國際識讀─掌握變化、即時決策:《不當世界的局外人》選摘(1)

2023-12-01 05:10

? 人氣

2023年11月17日,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領袖進行會議。(AP)

2023年11月17日,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領袖進行會議。(AP)

臺灣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我到各地演講,遇到最多的提問是:「要如何培養國際觀?」

這一題說難不難,說簡單,倒也沒那麼容易。我往往會先丟出另一個問句:「什麼是國際觀?」在我還是學生的那個年代,國際觀大多數時候等於英語能力。所以我們有了雙語幼稚園,有了一週三到四小時的英文課,有了掛滿各式招牌的英語補習街。那時期開始,臺灣人的英語能力的確開始提升。現在如果有個外國人在大臺北都會區旅行,很容易找到一位會說英語的臺灣人為他指路,有時候甚至會被邀到家裡作客,吃頓家常臺灣菜。沒辦法,臺灣人就是這麼雞婆且溫暖。

但這樣的狀態已經是「有國際觀」了嗎?

假設今天這位外國人叫Marjorie(念起來像「馬久禮」),來自太平洋地區的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她來到你家飯廳,晚餐上桌,這時候你會跟她聊什麼?首先,你得知道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哪。她會跟你說在太平洋地區,澳洲的正上方。接著你會問她:那你們國家最特別的是什麼?她會跟你說,他們國家有八百多種語言,而且這些語言都還有人在使用。你驚訝地問為什麼有這麼多語言?她會告訴你,因為他們有非常多小島,島嶼上住著不同的民族,大家都用自己的語言對話;而且更酷的是,在他們國家,火車和高鐵都不常見,人們更常使用另一種「普遍」的交通工具:飛機。

聊完國家基本介紹,這時你拿出手機、打開Google Map,查詢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地理位置,赫然發現一件事:「嘿Marjorie,我認得你們國家隔壁的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他們前幾年才剛跟臺灣斷交!」Marjorie 睜大雙眼,用英文回應你:「我知道!最近中國在這附近動作超多的。你知道嗎,美國和澳洲就是因為索羅門群島跟你們國家(臺灣)斷交,才意識到大事不妙,趕快派大使和一些政府官員來我們國家開會的。」

二○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代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飛抵巴布亞紐幾內亞,雙方簽署國防合作協議,允許美國軍隊進入該國的機場和港口。同一時間,雙方簽署了另項單獨協議,允許美國海岸防衛隊(U.S. Coast Guard,類似臺灣海巡署的角色,但軍事力量更強大)巡邏巴紐專屬經濟海域,幫巴紐抓非法捕魚和走私。

2023年11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前往約旦途中在飛機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2023年11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前往約旦途中在飛機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餐桌上的閒聊,突然和電視上播映、索然無味的國際新聞連在一起了。

而這樣一個靈光乍現的瞬間,我稱之為「國際識讀力」(Geo-Literacy,此一詞彙最早是由國家地理頻道於二○一四年提出的,原意是地緣政治觀察力,這邊再多加媒體識讀一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