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柯文哲自己沒頭沒腦「爆」出這麼一段不夠,柯辦發言人陳智菡還補上,「消息從國民黨方面人士傳過來的,消息來源是誰,國民黨都很清楚,相關證據都有,到底誰穿梭、放假訊息,這些人應該都很清楚,我們手上掌握什麼樣的資料」,那又不能不問,所以柯文哲的爆料是來自「傳聞消息」?既是「傳聞消息」又何來「證據」?既有「證據」,為何不公開讓國民黨「一槍斃命」?
所謂「影射的殺傷力最強」,這是民進黨東廠(促轉會張天欽)幹的事,什麼時候連民眾黨都玩上手?就算柯文哲意在讓國民黨扛藍白不合之責,又何須以影射法故布疑陣?君悅會談全程公開,根本沒有疑陣可布,愈是含沙射影,愈是找自己麻煩。
藍白不合重起步,才抬腳就掉坑
簡單講,這是柯文哲給自己挖的一個坑,為的只是不肯承認藍白不合,他也得負相當責任。「有錯,都是別人的錯」就是柯文哲遇事的制式反應,他簽下了政黨協商的「六點共識」,事後反悔,一定要栽給國民黨要他「民調讓六趴」,君悅會談不成功,則是「在上百攝影機下,這是來踢館,不是來談合」,最後他總算婉轉承認,「也不是說國民黨設局,而是認知的問題,是邏輯不一樣。」
他的邏輯是「說服侯當副手」,反過來看,那國民黨的邏輯是說服柯當副手,又何錯之有?國民黨不照他的邏輯走,就是「民進黨靈活,國民黨不行」,他忘了九年前民進黨與他合作贏得台北市長,發動極早,一來當時的他還是與民進黨「基本契合」的墨綠,二來民進黨並未提名,藍白合的程序從兩黨各自提名,就不在一個軌道上運轉,事後之見,柯文哲應該感慨,不靈活的國民黨比他預想的更靈活─甚至滑頭。
柯文哲是聰明人,却未必是有足夠政治智慧的人,藍白合破局,他用「傳聞消息」做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才提腳就掉坑,鬧到綠營聲稱要「告發」(搓圓仔湯),他又說「那就讓他們留在歷史上」,他又錯了,「傳聞消息」沒有留在歷史上的價值,倒是會在他的「失言紀錄簿」裡再添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