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藍白合」破局,台灣選舉變得更加詭譎,當前總統大選政局充滿仇恨導致政治氛圍非常混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敢保證自己擁有立法院過半的局勢。由於立法院長期處在藍綠兩黨執掌下,且藍綠兩黨權力分配不均,導致代議制度運作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現象,尤有甚者讓立法院運作遇到僵局或阻礙。
因此,立法院不可讓一黨獨大再度發生,簡單來說需要的是相互制約的多黨組成聯合政府來實現。從政治學的觀點來看,立法院內的政黨相互制衡是一個重要且常見的國際現象;因此,為了避免立法院被單一政黨壟斷權力,防止政治體制的極端化,藍白綠政黨票分裂投票、組成聯合政府實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手段。
多黨制度的作用
多數現代民主國家國會採用的是多黨制,這意味著在立法院中存在着多個政黨。這樣的多元化結構有助於形成相互制衡,防止單一政黨壟斷權力,減少貪污腐敗的發生,促進代議制度的運作。例如,荷蘭的比例代表制度促進了多黨制,這有助於防止單一黨派壟斷權力。政府通常需要形成聯合政府,不同黨派的代表參與協商,這種合作有助於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實現平衡和妥協。但某些國家(北韓、古巴…)有強烈的黨團紀律,而另一些國家(德國、瑞典…)則更注重個別立法委員的獨立性。這些不同設計下的制度足以直接影響政黨的行為和運作。
立法院委員會制度的作用
當前台灣立法院設有常設委員會(內政委員會、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財政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與特種委員會(程序委員會、紀律委員會、修憲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立法院的委員會組成通常反映了不同政黨在整個立法院中的相對實力。這些委員會的設置和運作影響著立法審議和政策制定的方向,而政黨在委員會中的相對強弱,會影響其在立法過程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委員會的討論和協商影響著法案的進展,政黨之間在委員會中的力量分配也是相互制衡的體現。
立法程序和政黨協商的作用
協商是政黨達成共識、解決分歧的主要手段,透過協商政黨可以在立法院中保持相對平衡。誠然在立法院內,各政黨通常會運用不同的策略,包括提出修正案、發表意見、提出法案等,以影響法案的制定和修改。同時,政黨之間也需要進行協商和妥協,特別是在涉及關鍵政策的情況下,以確保立法過程法案能夠順利通過同時確保各政黨在制定政策時都能參與其中。
媒體輿論和選民動向的作用
政黨在立法院中的相對強弱也受到公共輿論和選民支持及聲望的影響。政黨的政策表現和形象會在選舉中受到評價,這也會影響其在立法院中的地位和運作。其次,媒體的報導也會影響政黨在立法院的相對地位。政黨的形象和表現在媒體中的呈現,可能改變選民的看法,進而強化政黨的實際影響力。一個在選舉中獲得高支持率的政黨可能在立法院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而這也可能會削弱其他政黨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