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於11月29日在其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隨即在社交平臺X發文,表示歷史將銘記季辛吉對中美關係的貢獻,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文中提及「歷史將銘記這位百歲老人為中美關係作出的貢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讚揚以百歲高齡過世的前輩季辛吉具「戰略敏銳性和才智」,幾乎沒人能像他一樣形塑歷史,布林肯還說自己今年稍早訪問中國、甚至約一個月前都曾向他請教。
2023年7月季辛吉過百歲生日時,季辛吉受到皇室成員出訪般的待遇,習近平拒絕會晤也在北京的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但卻熱情接待季辛吉,盛讚他是「不會忘記的老朋友」。
北京搞外交向來是有戰略性與講究精細手段的,拒絕接見凱瑞無地就是拒絕了拜登和美國國院布林肯正在玩的「新冷戰」;相對地,接見了季辛吉就是向美國在二戰後所搞的「突破冷戰」擁抱。這個「突破冷戰」戰略的設計者就是尼克森總統與國務卿季辛吉,季辛吉和周恩來更是這場大戲的中美推手。1972年2月21日中午11點美國總統專機降落北京首都機場,尼克森與周恩來握手時,就特別稱道:「中美關係從此展開新的一頁」。
然而,季辛吉並未想到早在1969年初時周恩來已經看到美國對華政策有調整的跡象,那時他已指示中國國務院相關部門,去摸清美國的戰略意圖,探討與美國接觸的可能性。
相對地,尼克森在1969年2月1日指示國安會助理季辛吉研究新的對華政策,「試探重新同中國接觸的可能性」,1969年7月美國宣布開放對中國放寬人員和貿易交流的限制。尼克森與季辛吉決定朝「不參加孤立中國,希望同中國對話」的新策略前進,1970年1月恢復華沙中美大使級談判就是關鍵的開始。
周恩來看準了尼克森與季辛吉的心思,所以在1970年十一國慶時特別安排美國記者斯諾夫婦登上天安門與老毛並肩閱兵,後來老毛還接見斯諾向華府喊話,如果尼克森訪華,毛願意與他談。接著就是1971年4月北京大玩「乒乓外交」,而周則一再向美釋放願意先和季辛吉會談,1971年7月季辛吉秘密訪華,就是這場「波羅行動」安排了尼克森訪北京的行程。
《上海公報》就是周恩來非常技巧地與尼克森和季辛談判後的產物,既表現出高度的原則性,又顯示了必要的靈活性。周更在雙方有分歧的地方,建議允許《公報》上闡明各自的原則立場,讓尼、季兩人非常佩服周的外交手段。這也顯示出周在這場外交新頁的大戲上早就站在主導的優勢了。
此後季辛吉一直都是希望採取對中國開放與對話的立場,他訪問中國高達百次,被中方視為友人(外界有人則稱他為「中國的代理人」;卻沒有料到川普與拜登的國務院系統卻愈走愈窄,大搞新冷戰,企圖封鎖中國。在「美國第一」之下,阿富汗撤軍,美國退出中亞,反而讓中國有上國際舞台的機會,等到俄烏與以哈爆發戰爭時美方才驚覺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只剩販賣與提供軍火武器了;中國卻趁機塑造「和平大國」的新形象,這一消一長之間早已出乎季辛吉當初的設計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