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的外交政策從2016年川普上台起,早就不走歐巴馬路線。川普—拜登的「放棄阿富汗」(後來還有伊拉克撤軍),完全是「美國第一」的考量下的失敗產物。川普尤甚,以商人的算盤來做國際政治的操作,哪個地方賠錢,就趕緊退出以止血,哪個地方可以有更大的賺頭就趕緊「投資」,對北約不也是如此?川普創造出來的「美國第一,本土優先」結果就是促成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門羅主義復辟」(孤立主義的具體表現),把歐巴馬執政時代讓美國繼續參與區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戰略規模,完全打破。
拜登在2020年競選時以及當選後向各國宣布「美國回來了!」儘管拜登口號喊得響,但是布林肯的起手式——和中國繼續對抗,後續更是把冷戰時代「圍堵」中國的策略當做外交主軸,結果呢?在歐盟得不到德法等國的呼應,最近亞洲國家同樣也紛紛採取不偏美國也不偏中國的中間路線。關鍵在於歐亞等國比美國更清楚,在COVD-19疫情肆虐之際,各國的經濟發展明顯地受到嚴重的打擊,封城/解封斷斷續續,中國雖是疫情的起爆點,但是在2020 /1/23武漢封城到4/8解封,短短的76天就控制住疫情,接著又發展疫苗,讓中國的經濟不但沒有被拖垮反而在「不接觸時代」網路經濟逐漸發達之際,中國成了全球的重要供應國。
簡言之,川普留下來的敗筆,拜登做得更走調,倉皇撤軍阿富汗讓美軍灰頭土之外,更讓美國背負了「背棄盟邦」的汙名,在國際政治版圖上更拱手讓出中亞這塊戰略要地,而北京則在阿富汗權力真空的過度期中悄悄地掌握到優勢。2022年俄烏爆發地區性戰爭,演變成了美俄在背後的較勁;到了今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接著以哈戰火,美國又被拖進去。相對地,中國卻成了各國期待「和平推手」這樣的角色。
儘管布林肯非常推崇季辛吉,還說:「季辛吉長期以來都能以他的戰略敏銳性和才智因應每10年中不斷出現的挑戰,使得歷任總統、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和兩黨其他領袖紛紛尋求他的建議。」布林肯雖然多所請益,可是俄烏戰火的僵持依舊,以哈戰火近日雖然停火換俘,以色列並未說死了,還是準備隨時向巴勒斯坦開火。美國現今的外交政策不但無法大開大闔,反而被「美國第一」綁手綁腳。往昔美國雄風、世界警察的地位與角色則是逐漸煺色。
布林肯顯然忘記了,季辛吉一再提醒:「美中之間的和平與合作至關重要,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利益。」
至於兩岸關係,今年11月15日拜習會在美國舊金山登場,拜登與習近平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談論台灣問題,但並無明確共識。專家認為,習近平希望在台灣問題上有更多解方,而美國只想維持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季辛吉在去世前曾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中美兩國能在未來10年談出一份新的『上海公報』,如果兩國能在未來10年實現這一目標,將成就兩個偉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