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相信兵諫出於臨時起意而非預謀」親歷現場的穆斯林將軍揭露歷史課本沒提到的西安事變…

2018-10-05 05:10

? 人氣

全家福。第一排:母親仝道雲(左)、小妹閔錫慶(中)、父親閔湘帆(右);第二排:大姐閔錫明、大哥閔錫鈞與二哥閔錫金。民國35年元旦。(秀威資訊提供)

全家福。第一排:母親仝道雲(左)、小妹閔錫慶(中)、父親閔湘帆(右);第二排:大姐閔錫明、大哥閔錫鈞與二哥閔錫金。民國35年元旦。(秀威資訊提供)

我們童年時,很少聽到父母談起西安事變和他們有何關係。直到父親晚年退休後,他開始寫回憶錄時,仔細的描述當時的情景,我們才知道,他竟然親身經歷了西安事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親歷事變的中級軍官

交涉談判中的各方要角,歷來都是史家分析關注的對象。但若是從捲入事變的中級官員和部屬的角度去看,他們對西安事變的經歷和感受又是如何?這似乎也是值得深究的。


我父親閔湘帆就是親身經歷過西安事變的人。在事變發生之前,他曾奉張學良之命,赴東北軍在中國西北的各個防區視察,除了收集軍需補給的資料,他對部隊的實際處境和軍心士氣,也有第一手的瞭解。

父親畢業於軍需學校,他在軍隊的財務核算與補給調度方面,有特殊才能。長官與同僚都公認他是一流的人才,擔任重要的職位,卻是中等的官銜。我父親起初是在南京政府行政院軍政部(後改名國防部)軍需署任職,一九三二年奉蔣委員長之命,調到豫鄂皖總部任經理處處長,此後隨著情勢變化,總部變成行營,行營又改為總部,最後他在「西北剿總」擔任第二處處長。從調任到「豫鄂皖剿總」開始,張學良一直都是他的直接上司。在豫鄂皖總部,張是副司令,我父親是經理處長,在武昌的委員長行營,張是行營主任,我父親是第二處處長。最後在「西北剿總」,我父親依舊是張的第二處處長。朝夕相見,父親盡心竭力地工作,深得張副司令的信任。

在豫鄂皖總部,當時部隊中吃空餉和長官擅自克扣軍餉的情形很嚴重,張學良很關心這個問題,但他沒經過調查就以為問題是出在軍需身上。有一次在舉行擴大總理紀念週的集會上,張隨口便說,當軍需三年就可以抓來槍斃。這句話傳到經理處父親的耳朵裡,他大不以為然,高聲抗議說,長官關心軍餉是應該的,但說當軍需三年就該槍斃,這太虧負人心,我閔某人自北伐追隨總司令,自信做到糧餉準時,涓滴歸公八個字,今天出席紀念週的各部隊都是證人,怎麼可以顛倒是非?

作者父親閔湘帆與母親仝道雲之合照。(秀威資訊提供)
作者父親閔湘帆與母親仝道雲之合照。(秀威資訊提供)

此時有一位炮八旅喬旅長聞聲趕來解釋。喬旅長是東北部隊炮兵戰將,駐防武昌,很得張學良的信任,所以經他反映後,張副司令立即過來向閔處長道歉。從此父親「獅子吼」的嗓門,在軍中留給人深刻的印象。

張學良對我父親的工作似乎很滿意,時有好評。據他人轉告,張也時常在一些東北軍老將面前,指著父親的名字,頻頻稱許。

例如,在西安事變前,東北軍老將,第一○五師師長劉多荃將軍說過,「副令對老閔印象很好,副令說交到了一個新朋友,咱們原來的幾個老軍需都不如。」

在西安事變期間,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將軍曾說,「若不是閔某做人沒話說,這回事變是沒有命的了,咱們是早已研究過的。」因為父親的職務是中央(蔣總司令)調派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