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美關係的走勢為何常常出人意料

2023-12-29 11:00

? 人氣

1997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杯。(美聯社)

1997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杯。(美聯社)

2001年年中,中美關係似乎陷入了險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兩年前,北約的飛彈擊中了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公民死亡。隨後,2001年4月發生的偵查機危機——一架中國軍機在中國海岸附近與一架美國軍機相撞,造成中國飛行員死亡——使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許多人認為,中美關係將繼續惡化,並可能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不穩定的主要根源。

然而,到了2001年末,之前那些預測顯得都很愚蠢,或者至少是不成熟的。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和美國總統小布希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年度會議上友好會面。在那次於上海舉行的峰會上,中美領導人似乎很高興能與對方站在一起,並就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達成共識。

這與2023年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一年伊始,局勢就高度緊張。另一起空中偵察事件——今年2月,一個穿越美國上空的中國間諜氣球被擊落——使本已冷淡的兩國關係墜入冰點。

人們再次認為,兩國關係將不可避免地滑坡。當時的想法是,兩國之間的新冷戰已經拉開帷幕,而且局勢會一天比一天緊張。甚至,認為冷戰可能演變為毀滅性熱戰的說法都開始顯得不那麼牽強。此外,還有一些國際事件助長了這種擔憂,比如,中國不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現實繼續與莫斯科保持友好關係,讓華盛頓深感失望,以及中國加緊進行軍事演習以恐嚇台灣。

但是,到了11月,局勢發生了重大轉變。在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切交流,微笑合影。

在部分問題(芬太尼、氣候、軍事對話、人工智慧)上,雙方至少取得了適度進展,儘管在許多其他問題(台灣、西藏、新疆、香港、烏克蘭、以色列、加薩、晶片產業等)上,雙方保持沉默或討論後無果。中美領導人都傳達了這樣一種信號,即兩國正懸崖勒馬,從一條對全球來說都很危險的道路上回到了一條更安穩的道路上。

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這並不是說中美關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不是說歷史會完全重演。

但這的確表明,即使在最嚴峻的時期,仍有許多因素使得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與冷戰時期莫斯科與華盛頓的關係有著明顯不同。

中國可能是一個名義上的共產主義國家,當然它的確具有列寧主義的特徵(一黨專政、熱衷於反帝國主義言論——即便它正在尋求以帝國主義的方式擴大其影響力),但它以蘇聯從未有過的方式融入了全球資本主義結構。中國仍然是美國跨國公司希望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的地方,也是許多產品的製造地(雖然一些製造企業正在向新的地方轉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