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高虹安立委任內的助理費案於12月27日再次開庭,引起台灣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檢辯雙方言詞攻防激烈,尤其聚焦在偵查檢察官疑似涉及使用明顯誘導等不正方式訊問,甚至發生無故中斷錄音錄影現象,前助理疑似因受到偵查檢察官以法律威脅利誘和壓力,或遭錯覺誘導,最終改變陳述以達成認罪。庭中檢方當庭承認偵訊期間影音紀錄中斷長達16分鐘,如此誇張情況,讓人聯想到柯文哲在教育政策座談會與政見發表會中,發言內容竟被媒體消失的情況,外力斧鑿痕跡相當明顯。
根據基本的法學素養,如辯方指控屬實,偵查檢察官恐為違法不正取證,且這些違法不正訊問內容均未記載於筆錄,依法不得作為證據,但偵查檢察官卻執意依此起訴高虹安,甚至於偵訊期間向助理多次使用情緒性字眼批判高虹安,無異於「未審先判」、「入人於罪」。
依據媒體報導開庭內容,高虹安的三位前助理在偵訊時,偵查檢察官似乎相當「循循善誘」,指稱「給你(指助理)一個脫身的機會」、「我們(檢察官)是要懲罰她(高虹安)」,並大量以會幫他們減刑脫身的利誘,及重刑度的威嚇,讓起初拒絕認罪,向偵查檢察官多次表達有工作、有加班、零用金辦公室助理都可以用、並無違法等的助理,恐為了擺脫泥淖而改口認罪。
回顧檢察官在偵辦高虹安助理費案的過程,誇張戲碼不斷上演,不僅「偵查必公開」、「午餐吃素食便當」、「不顧過去類似的吳成典前立委助理費案等多項無罪判決判例,執意起訴」等,甚至有媒體報導林邦樑檢察長因辦高不力遭調職、檢察官為「確保高虹安有罪」而密切開會沙盤推演等等傳聞,都讓輿論有檢察官政治辦案、未審先判、入人於罪的質疑。
以上種種指控都觸及司法公正、法治基石、人權尊嚴等多方面核心價值,若偵查檢察官在此案中先入為主、使用明顯誘導等不當手段進行偵辦,將不僅是台灣司法的悲劇,更可能讓高虹安成為台灣民主化後的第一位政治犯。
無罪推定、罪疑惟輕是法治社會的最基本原則,辯方指控檢察官疑似使用錯覺誘導手段,並長時間對助理進行訊問,與檢察官辦案應中立客觀的原則背道而馳,且偵查檢察官自己就曾當過司訓所導師,卻還明知故犯,引起法界非議。如若辯方指控屬實,這不僅損害了被告的合法權益,更是將使台灣辛苦建立的公正司法體系一夕崩壞,司法變成政治工具,這無疑對台灣的司法制度、人權保障與民主政治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司法應該是守護公平正義的堡壘,而非政治鬥爭的戰場。
總結而言,偵查檢察官在高虹安助理費案中的種種行為引發了台灣社會的擔憂和質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不能容忍司法受到政治操控,更不能容忍司法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這應是每位生活在台灣社會的人民的共識!
*作者為前北教大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