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大選:揭密影響台灣政治的海外因素—台美人

2024-01-03 19:00

? 人氣

不同政治立場的台灣僑社成員,以及更大範圍的在美台灣裔人士中,仍有不少人持台灣護照,有台灣大選的投票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公開資料,北美老牌的三大僑社分別是中華會館(CCBA,又稱中華公所)、台灣同鄉會(TAA)以及台灣同鄉聯誼會(TBAA)。其中,「中華會館」成立於1882年,最先由清代中國移民(華僑)組成的社團,分佈在舊金山及芝加哥等地。中華會館過去堅定支持中華民國,但現在情況有一些變動,內部有會員轉向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鄉聯誼會」被視為立場親藍的僑社,1978年成立。該會強調「中華民國」及「反台獨」,傾向自稱為華人。而1970年成立的「全美台灣同鄉會」則被視為「親綠」的僑社,以抵抗台灣蔣家威權體制起家,並強調「台灣」主體意識,多數成員自稱為台美人,也普遍使用台語。不過,根據一些北美僑胞說法,也有一些人因為私交或各種需求,具有不同會籍,或往來不同會館。

在美台派的許多成員及組織,以台語為內部主要溝通語言也有人參加台語教會,也有台派組織推廣台語教學及原住民文化。許多活動上,他們高唱知名的台語歌「伊是咱的寶貝」(他是我們的寶貝)。這首1990年代初期出版的台語歌,因緣際會成為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夕,民進黨與獨派團體,為了抗議北京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舉辦百萬人遊行的主題曲。歌曲之後飄洋過海,成為北美台派活動指定高唱的主題歌歌。

至於「中華民國派」舉辦的許多活動,會員則多半高唱「中華民國頌」。這首歌創作於1978年,美國傳出與台北斷交時,台灣電視台邀請劉家昌製作的歌曲。歌曲為鼓舞台灣人士氣,高頌中華民國是中華民族的正統傳承者。之後,這首歌也成為海外「中華民國派」組織的主題歌,在許多場合上,人人手持國旗,尊崇孫文及三民主義與台派在此有極大的價值分野。

他們做過什麼

樊豐忠醫師說,「台派」中有許多人在1970年代開始,在美聲援台灣的「黨外」運動人士,援救在台政治犯,反對當時的戒嚴體制,並在80年代協助民進黨創黨。

「中華民國派」則有些人是在1970年代抗議美國與北京建交,有些人也美參與「保衛釣魚台」運動,之後定居美國。這些在美成家立業的第一代移民,他們的後代子孫也因為時代變遷,具備台灣與美國兩地的身份文化認同。

但即便立場不同,這些海外台灣移民團體同樣熱衷參與台灣事務。每四年,台灣總統大選開打,各政黨的候選人都要到美國拜訪「取經」,與美國政界或智庫人士碰面,被台灣輿論戲稱為「赴美面試」。

但這些候選人到美國,能到哪些重點城市(譬如「一級戰區」紐約市或華府)或能夠與美國的哪些政客見到面,其實背後都有台灣移民團體背後運作的影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