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董玉莉觀點:七名印度理工學院學生之死! 種姓階級的無形桎梏

2024-01-08 07:10

? 人氣

在一件件的學生自殺事件後,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便針對學生自殺事件發起抗議並要求調查種姓歧視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在一件件的學生自殺事件後,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便針對學生自殺事件發起抗議並要求調查種姓歧視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去年的一到九月期間,有七名低階種姓的印度理工學院學生在校自盡,這讓人聯想到以印度理工學院作為背景的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的自殺情節。這也不禁讓人起疑:為何被視為菁英中的菁英的印度理工學院學生會放棄大好未來,而走向絕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向來被視為天選之人,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優秀學生得以通過入學考試。以2023年為例,印度理工學院的總報考人數為111萬3325人,但只有1萬6598個入學名額,錄取率僅約1.5%。因此,印度理工學院成為各方都爭相爭取的人才庫。許多貧苦出身的學生也奮力爭取進入印度理工學院,希望抓住少有的鯉躍龍門機會。印度坊間便出現許多專為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的升學補習班。那麼,為什麼會有七名印度理工學院學生在歷經千辛萬苦的入學考試後,要放棄美好的未來及生命呢?

當然,學生自殺問題並不只是出現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 (NCRB)的數據顯示,學生自殺人數從2019年的10,335人增加到2020年的12,526人,2021年則為13,089人,也就是2019年到2021年,共有35,950名學生自裁。在2021年,每天約有35名學生自殺身亡,比2020年新增了4.5%,也比十年前增加了70%。一般而言,導致學生自裁的原因多與課業、感情、父母衝突、心理疾病有關。然而,上述七位不幸學生其實都還具備了一個共同的身分-低階種姓。換言之,印度學生除了上述的課業、感情等壓力來源外,還可能面臨來自種姓階級的壓迫問題。在一件件的自殺事件後,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便針對學生自殺事件發起抗議並要求調查種姓歧視問題,也引起印度媒體對於此一議題的關注與討論。

傳統上,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分為四大階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與首陀羅,以及被排除在四大階級之外的「受壓迫者(Dalit)」,也就是所謂的賤民。此外,印度的種姓還可以區分為約三千類的次種姓(sub-caste) ,稱為賈提(jati)。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規定廢除「賤民制」。然而,印度並沒有廢除種姓身分,甚至設置所謂「表列種姓」制度,給予進入公職和公立學校的保留名額。上述七名自裁的學生,應該也是透過保留制度考進印度理工學院。

比較讓人震撼的是,以往外界可能認為歧視導因於「民智未開」,即人們的教育程度不足,但上述的例子卻是發生在具指標性的印度高等教育機構中,即便這些師生都已接受過高等教育,卻未完全消弭種姓歧視。印度大學教育撥款委員會(UGC)也設定促進高等教育機構公平的條例,旨在監控校園中的歧視、不公平與騷擾的行為並成立投訴的管道,但看起來作用似乎有限。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的一名教授Vipin P. Veetil便在2021年以種姓歧視為由,辭去教職作為抗議。曾在德里大學教授梵文的Kaushal Pawar教授也在電視節目「真相訪談(Satyamev Jayate)」公開指控她遭遇過的種姓主義,包括學校會給賤民學生不一樣的校服顏色;當她去買牛奶時,店家要求她將杯子放在地上再倒;未經允許,她不能喝教室的飲用水;大學時,她在教室坐過的座椅都會被特別清洗過。她無奈的表示,她的求學過程就是一個一直克服壓迫的過程。如果連頂尖印度大學師生都無法排除種姓霸凌,可以想見低階種姓族群在社會中可能遭遇更不友善的對待。

現今的印度種姓階層結構確實不如以往嚴密,但不能因此漠視歧視問題的存在。印度已是人口第一大國,充沛的人力資源將是印度崛起的重要資本。印度社會仍需打破種姓階級的無形桎梏,才能讓更多的優秀青年得以發揮長才,而非受限於無形的種姓藩籬中。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印度尼赫魯大學教育博士,本文由臺灣印度研究協會授權刊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