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返鄉記》4:主持教改會─能當菩薩,為什麼要當住持?

2024-01-21 05:50

? 人氣

2023061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園。(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臉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園。(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臉書)

台灣的師範學校是設立來培養國小和中學老師。師範學校的學生有兩類,一類是家境比較困難,父母親不能夠支付他們高中大學的生活,師範體系是公費的,就選擇師範學校。有些人到後來做得非常不錯,像李文華院士(1950-)就都是師範體系出來的。不過也有很多人是另一類,他們的想法是,反正在這裡念書,畢業以後就是終生職當老師,所以理想性並不高,一天一天得過且過的人很多。我父親曾帶我參加新竹師範學校的年終晚會,不是吃飯的那種晚會,而是有一些藝文活動。學生演話劇,自己在嘲諷自己,說他們是「吃飯睡覺」,我印象特別深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師範體系的人,擔心教育改革會改到他們頭上,說師範體系以前走得不理想的地方,會被批判說要改,他們好像受到很大的威脅。所以師範體系的人是有些反彈,說教改叫誰改,是改老師、改體系,或者是學生?

我們剛組織教改會的時候,除了有大學、高中、國中的老師、校長之外,還有地方政府的首長,就是縣市長,以及一些對科學很熱心的人,還有幾位院士,就這樣組成了。教育界的人確實不是那麼多,沒有占一半以上。

其實我們不是不尊重專業,後來我們也邀請了林清江(1940-1999)、黃炳煌(1935-2021),都是跟師範體系有關係的。我們是決定第二年才引進一些師範體系的人。這是有原因的,我們不是忽略也不是排斥他們,因為我們要改革傳統累積下來的很多問題,師範體系的人常常是跟這些問題有關係的。我父親在師範學校當美術老師,我知道他們裡面有很多問題。

教改會開會與下鄉

委員會在做些什麼事呢?委員會分為好幾組,有理念組、道德教育組,還有跟社會互動的幾組,詳細的我已經不記得了。然後每個禮拜兩個晚上在清華大學的月涵堂開會,一次是全體委員會議,一次是分組做個別的討論。周末我們就到各個地方訪談。幾乎每個周末,我經常跟幾個委員在一起,到全省各個鄉鎮去訪談,主要談對教育面臨的問題與看法。教改會在這兩年之內,每一季春夏秋冬都有一份報告書,裡面的資料還滿豐富的,很多討論滿有意義。全體委員會議每個禮拜都會召開,然後委員都要下鄉跟大家討論,有的是跟家長,有的是跟老師討論,有些是跟社會人士討論。有一個項目叫做「教育大家談」,大家談很多有關教育的東西。

參加「教育大家談」的人是怎麼來的?怎麼代表?很多是地方人士。如果我們要跟老師們討論,或者要跟家長討論,就由當地的學校或是地方政府推薦。

那時候討論還滿有趣的,很多很多教育的問題,都在那四本報告裡面。沈君山開會時常常對我說,「遠哲,我回來台灣那麼多年,從來沒有這麼努力工作過。」當時他已經回來將近二十年了。他指著我說,「你回來之後可以當菩薩,為什麼要當住持?」菩薩是坐在那裡被人家供奉的,住持就要去做很多事。沈君山被稱為四大公子之一,他是很瀟灑的,只是做事不那麼投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