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割臺之議確定後,林家如何因應呢?林朝棟與在臺文武官員大多遵旨內渡,另謀發展;其他族人基本上也採取不抵抗策略,大部分留在臺灣保產以因應。
光緒21年5月15日,唐景崧內渡後,臺北大亂,中部地方官亦紛紛逃離;16日,林朝棟命其正室楊水萍先率家眷,由汴子頭內渡避難。5月19日,他先至省城(今臺中市)領次月餉發予兵勇,然後列隊從熟徑至海濱,中部府、縣官員亦隨之而離臺。
林朝棟內渡後,中部防務空虛,日軍阻力大減,僅有部分棟軍仍參與義軍抗日。傅德陞所部棟軍即在新竹附近抗日,5月23日,吳湯興集各營統將誓師,棟軍謝天德、傅德陞營與姜紹祖、吳光亮等軍,均各分兵五成,前往楊梅壢迎戰,與日偵探小隊接戰,30名日本彈藥兵被斃28名;隨後日軍全力進攻大湖口等莊,吳湯興、吳光亮等兵敗,而駐紮新竹城之棟軍傅德陞與鄭以金等兵勇千人亦撤回彰化。
據聞,臺灣府知府黎景崧見二人遁歸,大怒,傅德陞出示林朝棟4月間之手書「散軍隊,偃棟字旗」,方予饒恕,不過他仍然決定反攻新竹城。閏5月9日,命副將楊載雲,統新楚軍二營及傅德陞、鄭以金二營(改隸新楚軍)進攻。傅德陞紮十八尖山主攻南門,砲火可達新竹城內;楊載雲主攻北門,鄭以金主攻西門,姜紹祖由枕頭山進攻;但均為日軍優勢火力所制,姜紹祖不幸陣亡。 又據日人資料,林朝棟與黃南球曾起草檄文,號召民眾響應抗日,黃南球並在新竹募集民勇抗日。但此舉是出自林朝棟授意或黃南球假林朝棟之名所發動的,待考。黃南球確實曾參與初期抗日之役,光緒21年閏5月,他率領勁字營練勇回苗栗,加入吳湯興的義勇軍,共同防守鳳山崎溪,但5月30日不敵日軍而退入山區;閏5月3日,率義軍襲擊新竹城。閏5月上旬,他派員至新竹、東勢角等地募勇抗日,某日,密謀與姜紹組、鍾石妹、傅德星(傅德陞)、徐驤等義軍合攻新竹城,但因洩密而失敗;8月14日,苗栗失守,15日他匆忙出走至廈門。
新竹淪陷後,由於林朝棟內渡,臺灣縣(今臺中)無兵,林氏族人又遵奉朝棟意,採取不抵抗之策,故日軍僅逢零星抵抗即直指彰化。光緒21年7月5日,日軍推進至頭家厝(臺中潭子)等莊時,莊民林大春等招集「國姓會」數百人迎戰,前棟軍管帶賴寬亦助戰,吳彭年並令鄭以金往援,但不幸敗回彰化。7月6日,日本近衛師團統帥能久親王抵大肚,準備進擊彰化。7月9日,日軍發動攻擊,發生慘烈的八卦山之役。在此役中,未見林家兵勇參與,惟原棟字隘勇左營管帶陳尚志率勇,與彰化知縣羅東勳、雲林知縣羅汝澤父子,臨陣督戰;但八卦山遭日軍三面圍攻而陷落,吳彭年、吳湯興均不幸陣亡。至此,中部抗日之戰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