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趙春山觀點:選後中共對台射出的「三支箭」

2024-01-18 05:40

? 人氣

諾魯總統昆洛斯(Russ Joseph Kun)(左)去年來台參加我國慶活動。三個月後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柯承惠攝)

諾魯總統昆洛斯(Russ Joseph Kun)(左)去年來台參加我國慶活動。三個月後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柯承惠攝)

台灣、烏克蘭和中東,都被視為全球最具戰爭危險的地區。今年台灣舉行大選,相信政府必是嚴陣以待,預防繼裴洛西訪台事件後,爆發另一次台海軍事危機。所幸有驚無險,選舉順利落幕。但就在選後兩天,我國僅有的13個邦交國之一,諾魯突襲式宣布與我斷交。諾魯此舉當然與中共有關,可以看成是北京對賴清德勝選的第一個反應,而且研判還有後續行動。

中美皆高度關注這次台灣大選。《BBC News中文》認為,「在大國角力背景下,台灣總統大選一直被認為是探測中美關係及區域政治的溫度計,因為任何一黨獲勝,都將影響兩岸關係甚或美中各自的台灣政策,進而牽動其亞太戰略。」

中共尤其關注的是:第一,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參選,已為台灣政治生態注入「第三勢力」的因素,中共未來評估台灣政情,必須把這項變數納入其中;

第二,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國、共兩黨一直維持溝通的管道。國民黨在這次大選中挫敗,今後何去何從?是否會因量變而產生質變?這是對岸關切的問題;

第三,民進黨「賴蕭配」的勝選,使中共未來會面對一個它定性為「雙獨」所領導的台灣。兩岸關係勢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然而,中美此刻都有更具急迫性的內政問題要解決。例如,拜登要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爭取連任。因此,雙方都不願為「台灣問題」兵戎相見,也都希望在台灣選前、選後共同進行台海風險控管。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選前訪美,於本月10日會晤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白宮隨後發表聲明指出,「這次會晤是維持溝通渠道暢通,並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於12日會晤劉建超。根據中方發布的訊息,雙方表示「將繼續加強對話合作,不斷推進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的重要共識和成果。」

台灣選舉結果出爐後,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除了重申中共對台政策的一貫主張外,特別強調「台灣兩項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依中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仇長根的解讀,國台辦發言人這次的講話,從層級上似與過往不同,係將台灣選舉視為「常態化」,且特別定性為「台灣地區」選舉,係警告民進黨不應心存「謀獨」。

看來中共仍未放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因為賴清德的得票率只有40%,是「少數總統」。因此,選舉結果並不代表台灣人民已如中共所說,做出「戰爭與和平」,「衰退與繁榮」的選擇。

論及選後中共對台政策走向,習近平在本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針對「統一戰線」發文,其中涉及台灣問題的部分強調,「必須發揮台港澳和海外統戰工作爭取人心,以及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行徑,推進祖國完全統一。」

習近平的說法包含中共對台政策的戰略與策略:戰略目標不變,策略則根據台灣選後兩岸形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統戰」是其中的兩個關鍵字。

諾魯在選後宣布與我國斷交,應是中共刻意的安排。台灣問題「國際化」,是蔡英文總統任內,台灣對外關係的最大特色。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台美關係日益強化,雖然付出的代價,是讓台灣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中共選後射出的「第一支箭」,就指向台灣的對外活動空間,這是給民進黨的警訊;是否引發後續斷交潮,值得我們關注。

第二支箭是針對兩岸經貿關係而發。中共會運用貿易壁壘調查和ECFA,在「讓利」部分實施「差別對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表示,特別需要慎用經濟制裁的方法,因為這只會影響台灣老百姓。他認為,「應該把台獨政客跟台灣老百姓分開來,把台獨政治人物跟台灣一般政客分開,台灣意識也不必然等於台獨。」

第三支箭是軍事威懾。中共可能會選擇特定時機,在台海周邊舉行具有警告性意味的軍事演習。中共機艦穿越海峽中線已常態化,選後類似的擾台行動會更具「針對性」,頻率也會逐步增加;但會避免擦槍走火,出現攤牌的局面。

美國在兩岸關係仍扮演「球員兼裁判」的角色。拜登總統在賴清德當選後的第一時間,表達「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態度,這是讓中共「安心」,要民進黨「當心」。

美國選後派出由民主黨籍前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共和黨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Stephen Hadley)等人率領的高階代表團訪台,目的除了表示對台灣民主選舉的支持外,更要在此敏感時刻對台灣「下指導棋」。美國希望民進黨謹言慎行;希望在野黨共體時艱。

記得1998年2月,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許信良,曾舉辦了一場台灣難得一見的「中國政策大辯論」。當時民進黨內有「大膽西進」和「強本漸進」兩派主張,最後的折衷方案是「強本西進」。我認為辯論結果,對隨後扁政府採取諸如小三通、春節包機、媒體駐點等開放政策,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值得蔡總統參考。

今年總統大選結果,打破了執政黨「八年魔咒」,也為蔡總統取得個人的歷史定位。面對當前台灣內外處境,我認為蔡總統在她卸任之前,應該邀請朝野政黨領袖,就大陸政策舉行國是會議。

台灣今天陷入安全困局,執政者難辭其咎。民進黨必須改變「錯不在我」的慣性思維,為台灣年輕一代提供足以安身立命之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