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1月24日,是一段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史息息相關,但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卻始終想忘記的日子。當時正值孫中山先生執行「聯俄容共」的高峰期,國民黨試圖以蘇聯共產黨為版本將自身改造為推行「以黨治國」的列寧式政黨。由於大批中國共產黨員獲准以個人身份跨黨加入國民黨,因此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的代表中有不少共產黨員。
更讓來台灣以後的國民黨所不想回憶的,是當時毛澤東以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還是17名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之一。蔣中正沒有以浙江省黨代表的身份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而是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列席。由此可見,蔣中正當時在中國國民黨裡的地位,可能還不如毛澤東高。
雖然是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是這段歷史對毛澤東與中共的意義卻遠比蔣中正跟今日的國民黨還要大,難怪台灣很少提及。剛剛在總統大選中失敗的國民黨,更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諱去紀念這段所謂「國共合作」的歷史。大陸則利用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的機會,拍了一套名為《問蒼茫》的影集,從中共觀點詳細介紹了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當然蔣中正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也並非毫無意義,因為他被指派為軍校籌備委員會的委員長,負責黃埔軍校的建軍。由胡漢民、汪精衛控制黨,許崇智和蔣中正控制軍的安排,在此刻已經為孫中山所確立。而在「以黨治國」還有「黨指揮槍」的思維下,胡漢民與汪精衛的權力自然是比較大的。
而從《問蒼茫》的劇情來看,我們很明顯看出在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最積極主張「聯俄容共」者不是別人,正是今日被兩岸扣上「漢奸」大帽的汪精衛。事實上,如果要在中國近代史上挑一個名人來當毛澤東的啟蒙老師,恐怕除了汪精衛以外還真的沒有別人。蔣中正反而是因為掌握了軍權的關係,才在後來崛起成為了國民黨的領袖。
汪精衛與毛澤東
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擔任大會主席,胡漢民、汪精衛、林森、李大釗及謝持則擔任主席團成員。其中胡漢民、林森與謝持屬於立場反共的右派,汪精衛屬親共的左派,而李大釗則根本就是中共黨員。表面上看起來左右兩派勢均力敵,可是在蘇聯顧問鮑羅廷(Mikhail M. Borodin)也出席了大會的情況下,左派與共產黨的聲音明顯比較大。
後來也是在蘇聯顧問的協助下,俗稱黃埔軍校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得以在1924年6月16日成立。黃埔軍校以托洛斯基(Leon Trotsky)創設的蘇聯紅軍為藍本,強調「黨指揮槍」的重要性,因此設有黨代表,由國民黨左派領導人廖仲愷擔任。政治部主任,先是由右派的戴季陶擔任,後來則直接為中共黨員出身的周恩來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