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的應用層面愈加廣泛,產業自動化的趨勢銳不可擋,許多人擔憂機器人取代人工的時代已然來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17日發表《未來就業報告》,預測在2025年由機器負擔的工作量將正式超過人工,2022年來臨之前可能有7500萬人被機器搶走飯碗,不過科技蓬勃發展,也將產生1億3300萬個新職缺。雖然就業市場的整體前景樂觀,但仍須透過技術培訓,讓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工做好準備。
機器人創造的工作機會「比它們摧毀的多出兩倍」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18年《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指出,世界正在經歷一波「職場革命」,機器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目前由機器所完成的工作量約佔總量的29%,到了2025年將成長到5成以上,徹底改寫人類和機器的協作方式。技術的革新也為就業結構帶來天翻地覆的轉變,該報告預估在2022年前,可能有7500萬名勞工會因此失去工作。然而,新科技的發展也同時將刺激1億3300萬個新職缺出現,因此未來5年間的工作機會總數,其實不減反增。
白領工人面臨最大風險
然而,隨著人工與機器的分工不斷發展,勞工需要具備新技能方能在職場上存活。調查報告也發現,在自動化的浪潮下,會計與資料輸入等眾多白領工作機會都面臨遭到機器取代的風險,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接受調查的10家英國企業中,就有8家表示可能將在未來5年內實施自動化作業,半數考慮淘汰不懂得操作新技術的員工。
新世代最夯人才
無論是何種產業,市場對數據分析、軟體和應用程式開發、電子商務、社群媒體專業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與日俱增,《未來就業報告》指出,這些熱門工作都是因科技而衍生或發展的職位。另外,行銷與創新管理等仰賴「人性」、難以自動化的工作,前景同樣看好。
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主席史瓦博(Klaus Schwab )強調,科技帶來的就業機會增長仍是未定之天,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訓練和資源,幫助勞工適應變局。史瓦博說:「這份報告呼籲政府、企業、教育工作者、個人採取行動,利用這扇稍縱即逝的窗口,創造人人能有好工作的嶄新未來。」
How will the robot revolution affect the #futureofjobs? Read our new report here: https://t.co/G8b04CAai0 #amnc18 pic.twitter.com/82pCVAiKWq
— World Economic Forum (@Davos)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