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中美升級膽小鬼遊戲,全球供應鏈受害移轉

2018-09-26 06:20

? 人氣

這次川普公布的方案,未如原先白宮所說的直接就課25%關稅,而是先課10%,到明年再提高到25%;理由是說讓企業、供應鍵有時間改變採購對象以因應。坦白說,這10%關稅即使未到「不痛不癢」的地步,但影響其實就小多了,甚至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幅度已到9%左右,某個角度而言,是更緩和、「對沖」了10%關稅的影響。而川普只先課10%關稅,應該是有避免11月大選前民生消費品馬上大漲的壓力,更希望在明年起要提高到25%之前,中國即屈服接受美方條件,川普既能宣布勝利,又能免除漲價帶來的政治壓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全球供應鏈重組,生產基地遷移

但不論後續發展如何、貿易戰何時落幕,全球貿易都會受衝擊,供應鏈的重組、移轉也難避免,中國受害程度將較其它國家大,不僅美商已反應要減少或延遲在中國的投資,包括台商在內的各國供應商也已悄然的尋找生產替代地。從某個意義上來說,貿易戰中對進出口的影響反而事小,真正影響深遠的「大事」,反而是供應鏈重組遷移、外商與本國廠商的投資縮手、企業家信心下跌等。

但中國受創美國卻未必受惠。美國廠商在尋找替代中國的供應鏈中,可能尋找到的是價格較高、品質較差者,因此短期而言其競爭力會下降;再者,移出中國的供應鏈不必然是回到美國。但在此過程中,有其它國家可因而受惠。不過,作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第2大進口市場的中國,如因貿易戰讓成長率下降,對其它國家的進口需求也會降低,幾年前中國經濟放緩時,就曾讓許多以出口原物料大宗商品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受創,這次恐亦在例外;新興市場經濟受影響,也會再減少對其它國家的需求,在全球經貿一環扣一環的時代,大概不會有「全面受惠」的國家。

日前美國福特汽車宣布不再從中國進口一款在當地生產的車型;川普為此興奮的發推文說「這才剛開始,這款車現在可在美國製造,而且Ford不用付關稅!」;結果立即被福特打臉說,在美國生產此車型不會有利潤,因此可能是移轉到其它國家生產再進口美國。

中方對歐日更開放,美企是潛在受害戶

而中國在打貿易戰的同時,也開始降低關稅與產業(如金融業)准入門檻,這些明顯是要拉住美商以外的歐日企業,美商則可能「不適用」,中長期來看,美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可能因而受歐日企業的夾擊。原本中國下到美國的大單(如客機、農產品等)也可能移轉到歐洲、拉美甚至俄羅斯等。

外界多預期這場貿易戰不是短期可結束,馬雲甚至認為會延續20年,全球經貿體系內的所有國家都會受影響,受害或受惠則不一定,不同產業的影響亦不同。外電報導就說近期業務最繁忙的就是「供應鏈專家與顧問業者」,顯然一波「大遷移」正在蘊釀、進行中。

而在中美貿易戰中,鑑於中國與美國市場占台灣出口市場之半,且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整合度極高,台灣受到的衝擊必然不小。貿易戰確實可為台灣帶來轉單效應、甚至投資回流,但與負面衝擊相比,最後台灣經濟與產業是「淨賺」還是「淨損」,尚難定論;但官員切勿報喜不報憂、看好不看壞,只淨說有好處、影響小,反而忽略了該有的因應準備,官員是該看看南韓政府如何對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備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