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誰也不知道誰是下任美國的領導人,因此小國未來仍想要在兩大陣營之間求生存,就必須:盡最大努力維持和平,做最好準備等待戰爭。
問題是,兩岸與外交盡最大努力了嗎?
問題是,國防與民防做最好準備了嗎?
新的一年義務兵役制度的施行,是會讓更多入伍的社會青年對國防更加充滿信心、信任?還是讓更多義務役官兵退伍歸鄉後只剩鄙視與仇軍(仇志願役)思想?
有人說烏克蘭可以短時間訓練後備軍人,甚至未曾服役過的社會青年也能快速成為戰鬥人員,然後英勇的對抗俄羅斯,所以臺灣義務役只有一年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訓練內容……
筆者的拙見是烏克蘭之所以能夠與俄羅斯對抗至今,是因為友好國家源源不絕的軍火援助,這才是最關鍵的主因,只要斷了軍火援助,戰爭馬上就離結束不遠,這才是現實。所以一年訓練時間到底夠不夠面對戰爭?筆者認為去問中華民國國軍服役剛滿一年的志願役一等兵最直接,也最有參考價值!
筆者曾向一位資深戰略博士專家討論過臺灣的義務役官兵的忠誠度,他說:「1995年到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期間,面對共軍入侵威脅的各外離島義務役官士兵,在危機期間的表現其實超出很多志願役軍官的預期,這似乎證明,只要義務役人員知道任務背後的意義、看到各種強化措施,並且能依托防禦陣地的情況下,其實還是能有不錯的表現。但當然,義務役部隊還是只能擔任相對有限的任務。」
所以問題還是回歸到義務役官兵究竟能不能發自內心的對所屬部隊產生認同感?對穿戴裝具、使用設備產生信任感?然後進而發自內心願意賣「命」?筆者會有此疑惑是因為連志願役官兵中,可能都有不占少數的人缺乏認同、信任感,會續服只是為了薪水、等退休而服役,那更遑論領低薪的義務役。
訓練時間是問題,信任程度是問題,沒有任一項能夠犯錯,「戰爭」有沒有補考的機會?烏克蘭看起來是有的,但臺灣可沒有!因為四面環海的島並沒有所謂的大後方可供喘息。
*作者為中正預校107年班畢業,曾是志願役海軍中士。現已退伍成為後備役士官,正就讀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