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果華盛頓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決心有所動搖,其他國家對台灣的姿態也會隨之調整,因此美國對台灣的作為必須保持穩定一致以獲得全球的信服,尤其在美國面臨總統選舉時,領導人關於台灣的言行必須持續公開強調美國在台海和平穩定的深遠利益。
北京官宣放大美製造紛爭印象
報告作者之一白明針對前兩項發現說,這份報告集合了各國不同學者的看法,但報告並非所有人的共識,事實上許多地方的學者對台海問題的看法並不一致,在華盛頓以外的世界人們對台海問題的理解與美國很不一樣。
「國際社會有一種真正的、自然的反應,認為美國的行動本身在挑釁是非,那些行動對於台灣的和平穩定有減分作用,」白明說,例如時任美國眾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及中國的反應,國際社會就不認為中國是導致區域不穩定的唯一一方。
不過白明強調,重要的是,即便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政策有不同看法,但中國也正在利用這種不一致來達到扭曲美國行動意圖的目的。
「必須提的重要一點是,即便對美國政策有一些自然的印象,但它們很清楚的在國際空間裡被中國非常、非常咄咄逼人的官方宣傳行動放大,其目的是要扭曲美國行動的動機和結果,讓它們看來像是在失控地或故意地破壞地區穩定一樣,」他說。
無論是關於「美國正在利用台灣來分裂中國」的敘事,或是北京官方宣傳散佈美國正在利用一些安全協定,例如「四方安全對話」(QUAD)或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試圖打造一個「亞洲小北約」,企圖將戰爭帶到亞洲,就如同美國推動將北約擴大到普京家門口,以至於引發隨後發生的攻擊一樣,白明說,這些看法與美國如何看世界都有極大的不同。
「不過將這些不同看法反映出來是極為重要的,當我們試圖創造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時,它對我們理解美國與全球其他一些地區的首都存在多大的鴻溝會變得非常重要,」他說。
台灣是可靠但非必要夥伴?
在歐洲的厄特爾針對其他幾項發現表示,雖然歐洲現在的確要比50年前更關注台灣,但「與其說他們關心台灣安全不如說他們更在意美國以及美國的言行是否一致」。
她說,因為台海衝突畢竟距離遙遠,目前歐洲更關心的是自己家門口的俄烏戰爭,台灣雖然是一個有價值且可依賴的伙伴,但它並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伙伴。
「它(台灣)被視為可靠且有價值,但它並非不可或缺。在所有其他事情正同時發生的此刻,關於烏克蘭的討論、烏克蘭戰爭已經改變一些對台灣的看法。我認為我們應該指出的是在東歐,他們對台灣的敘事的確有所不同,而且他們在台灣政策上的改變也要比西歐來的深入,因為他們對威脅的感知是非常不同的,」厄特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