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整整10個年頭,《風傳媒》在眾多讀者的支持下歷經社會、國家與世界重大事件的關鍵時刻。《風傳媒》創辦人暨董事長張果軍強調,台灣人對於媒體有顏色、有立場早已司空見慣,但《風傳媒》打從成立第一天起,秉持的初心就是站在執政者的對立面,未來也將堅持做對的事,成為引領台灣進步的正向力量。
《風傳媒》今(1)日舉行10周年社慶論壇《動盪中的繁榮》,邀請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等重量級來賓發表專題演講。
退休赴上海卻打道回府 張果軍:我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
張果軍致詞時指出,大家都知道媒體經營不容易,身為《風傳媒》的創辦人,過去這10年來,最常被人家問到「你們賺錢了沒有?」除此之外就是「你為什麼要辦媒體?」以及「風傳媒是什麼顏色?」
談起這些問題,張果軍話說從頭,他在2013年離開金融業,原本打算到上海享受退休生活,但只去了不到2個月就打道回府,「因為我在上海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雖然上海的物質生活條件很好,但不能自由上網,也看不到想看的新聞,「精神上不自由,讓我無法常駐於此。」
回到台灣之後,張果軍察覺問題叢生,尤其是在政治力的介入下,媒體各擁其主、意識形態對立等。他認為,一個民主社會若要健全發展,絕對少不了言論自由以及獨立公正客觀的媒體,因為這些才是人們能夠了解事實、發表意見、進一步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
他說,可惜的是,當時台灣社會充斥各種帶風向的言論,經常透過參雜不實資訊的懶人包,向民眾傳遞錯誤卻符合某些特定立場的信息,再搭配特定媒體曝光,「民眾看得到真相嗎?或者只是特定人士希望他們了解的樣貌?」
張果軍回憶,曾經有位媒體高層向他說道,「你在報紙上看到的每一則新聞,都是有人希望你看到的」,這個說法讓他毛骨悚然,因此決定投入心力創辦優質媒體,為社會大眾查證訊息來源,並且提供一個理性思辯的空間,特別是那些攸關國家長遠利益的政策,如果媒體無法協助監督,那麼民主政治將淪為政客搏眼球的祭品。
張果軍表示,因為想在台灣退休,所以希望台灣可以很安全,不必擔心捲入戰爭;因為想在台灣退休,所以希望台灣更加繁榮、具有競爭力,可以吸引全球一流人才與資金,後代子孫也能在這塊土地安身立命,不用整天想著如何把小孩子送到國外。基於這些純粹、樸實的願望下,《風傳媒》應運而生,一晃眼,自己才驚覺已經做了10年。
親綠又親藍?風傳媒創立遇太陽花「打響第一炮」
張果軍提到,《風傳媒》成立於2014年2月,緊接著爆發太陽花運動,《風傳媒》是唯一一家最初就守在立法院、針對這場公民運動提供第一手真實報導的媒體,也正因此打響第一炮,讓很多人以為《風傳媒》是親綠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