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役每月薪資6510元+軍、健保,及主副食費5987元=12497元
義務役每月薪資20320元+軍、健保,及主副食費5987元=26307元
假設習近平是可以「相信」的,真的不會在2027就動手,則筆者的想定為中共將在2029年5月發動臺海戰爭,此時國軍的軍隊組成可能大略為:
現役部隊:15萬名志願役官兵(假設職業軍人福利待遇自113年起並無大幅向上調整,留營人數可能會更低)、5萬3600名僅訓練5個月的義務役新兵、9309名僅訓練4個月的訓練役新兵。後備役部隊:113年~117年總計35萬7237名退伍的訓練役、義務役官兵(義務役占35%)。
6.2萬名義務役「新兵」,加上訓練最久也才僅「一年」時間,根本還沒將所學真正的在部隊中學以致用,就退伍成為後備役的35.7萬名義務役官兵所組成的守備部隊,在沒有持續運用所學軍事專長下,退伍之後數年還能記得多少尚未遺忘的軍事專長來上場面對戰爭?所以問題是這六年所訓練的42萬名義務役軍人到底值不值得國家花費687億6403萬2千元以上的預算在這方面?會不會有更符合效益的軍事投資?
目前此一政策在未來六年「勢必」至少支出687億6403萬2千元,平均一年約114.6億元,而這些都還沒加上義務役的服裝、水電、訓練、醫療支出,如果政府願意撒這些錢在兵役問題上,那何不將其投入志願役薪資支出,讓每位職軍調薪2萬,並建立適合國軍的加班費機制,以此來提高現役官兵留營與社會青年入營的動機?
假設因此志願役得以滿編,人數達到20萬以上(編現比100%),國軍將不存在部隊人力、戰力短缺的國安問題,且因為是全由職業軍人所達成的滿編,所以都是可長留久用的戰力,當然是更加可靠的軍隊。且就算滿編等於每年將會比112年時多支出480億元,但若扣除原本要用於義務役的115億元,則每年僅需多編365億元即可達成。
2024年國防總預算6068億元,相較於2023年多編278億元,並且根據未來服義務役的人數逐年上升,國防預算也絕對會逐年增加。目前6068億元僅占GDP2.5%,而美國軍方仍不斷建議臺灣的國防預算應提高到3~3.5%。如果國防預算投入在對國家安全無實際幫助的標的,筆者認為1元都嫌多;但如果能投入在對國家安全有建設性的標的,即使數百億元也值得。
目前已知2024年訓練役、義務役的薪資支出占GDP的0.026%(63.5億元),2024年志願役官兵約15.5萬人(編現比79.8%),假如2023年改決定2024年要讓職軍調薪2萬元,並且仍維持募兵制,則是GDP2.47%+0.153%(15.5萬x2萬元x12個月=372億元)=GDP2.623%,依然離美國軍方對台灣國防預算所期望的3%~3.5%(依2024年預估GDP,推算為7281.6億元~8495.2億元)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將資源都投注在志願役到底有何不可?因此筆者要再次重申觀點,筆者認為兵役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國安問題,但絕不可敷衍了事,21世紀的軍隊不是僅靠憲法、兵役法強制把部隊人數湊滿就代表軍隊的「可用戰力」湊齊,應該是注重於訓練成效如何,是否能學以致?是否能將訓練所學真正的內化到官兵的腦中、肌肉記憶中?還有能否長留久用,而不是淪為免洗筷?更重要的是官兵在戰時,會不會因為出於保家衛國的心以及足以使其無後顧之憂的豐厚待遇,而心甘情願地為國家賣「命」?因為自古以來,軍餉和基層官兵作戰意願都是影響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為中正預校107年班畢業,曾是志願役海軍中士。現已退伍成為後備役士官,正就讀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