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觀點:管碧玲主委,危機溝通要加油了!

2024-03-07 06:40

? 人氣

蔡政府危機處理不及格。圖為海委會主管管碧玲和海巡署長周美伍就金門翻船案立法院備詢。(顏麟宇攝)

蔡政府危機處理不及格。圖為海委會主管管碧玲和海巡署長周美伍就金門翻船案立法院備詢。(顏麟宇攝)

陸船金門翻覆事件,2月14日發生後,歷經15次密集協商,昨(5)日仍宣告破局。陸方嗆「後果由民進黨當局負責」,海巡署指「對方要求不符法律制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危機溝通的兩大致命迷思,一是,誤信講的愈少愈好;二是,迷信講的愈慢愈好。鬧得兩岸惡意螺旋上昇的「大陸違法越界快艇翻覆事件」,主事的海委會和海巡署逢人推託,把責任推檢調單位;遇事遮掩,握有佐證的雷達航跡和影像,卻非要到立法院答詢才肯明說。難怪危機的火球會愈燒愈大,兩岸互不信認的心結也愈打愈深。

說的愈早、愈全,愈好

真相只要不被剪接,全程披露當然破除猜忌、謡言最好的證明。海巡署長周美伍既然可以在國會議場聲色俱厲地強調:「怎麼可能沒有影像?」為何不在第一時間就承認有,並且及時公布。事隔十九天才推說已交檢調調查中,無法公開。這種說法是標準的避重就輕、前後倒置和黑白詭辯,根本忘記自己就是事件的當事人和處理危機的主角。

危機溝通的主軸有四:先是弄清楚誰錯了?接著是,明確指出錯在那裡?三是如果錯在自已,承諾不再犯同樣錯;最後道歉,並對受害者進行補償。也就是說,社會大眾對於危機處理的價值認定,並不會只局限在對錯、是非,而會同時考量對生命的尊重和團體的意義,所以,主事者的行為和態度十分重要。

有影像,何不早公布?

如果海巡署執行追捕和登檢陸船非法越界的過程,確實如在立院所言如此「碰撞」非「撞船」,第一時間,推說沒測錄,已經過份;第二時間,船隻被吊起查看,只有左舷六分之一處有撞擊點,其它地方連凹點都沒有。這麼有利的事實怎麼又噤聲不語?大家不懷疑其中有鬼,那才奇怪。事發不久,有海巡專業的友人私下說明,不可能沒有影像。那為何不公開?愈不公開當然愈啟人疑竇,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人命關天,涉及死亡的事件本來就很複雜和敏感,加上兩岸積怨已久的政治和民族情緒的推波助燃,不清不楚的拖已是危機處理的大忌。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說:「事實擺在眼前的是有往來,基於人道精神,我應以同理心處理。」同理心和同情心則是危機溝通成功的關鍵。大家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陸方代表,談了十九天都拿不到可以佐證的真相,你會讓步嗎?你會相信船不是被撞翻的嗎?

捍衛執法和公布實情,不衝突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針對雙方協商說:「若能早日釐清真相,雙方的共識才會有基礎。而雙方都希望要有真相、賠償、道歉。」真相?19天了,還不够時間搞清楚嗎?推給法制,真侮辱了台灣的政府效率。

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的每次說詞,非但無助於消止疑義,反而愈增紛擾。她說:「她接受國會監督,但必須捍衛海巡署執法立場。」全國上下應該沒人反對海巡署的執法立場,爭議的重點是,執法是否不合法律規範或有失過當?如果不是立法院在野政黨強勢要求專案報告,管碧玲會鬆口嗎?會低姿態嗎?

管碧玲到了國會才承認,海巡署第一時間的社會溝通確實不足。其實,整個過程中的溝通都不足,才會因為一拖再拖、一遮再遮,演變成互信值低、仇恨值高的危機事件。賴清德520上任總統後,兩岸關係如何面對已經夠頭痛了。現在在朝的蔡政府官員們就別在其中堆汽油了。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說:「金門翻船事件最後處置結果,相關人士是否負起政治責任,全民都在看。」

兩岸夠頭痛了,別徒增非議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認為大家對此一事件應以平常心看待,不能因單一事件而破壞兩岸關係。大家為何沒能平常心看待?只能等待司法判決嗎?這是不是行政怠惰?

當代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在《尋找政治》中說:「在當前全球社會面臨的種種不確定中,有兩種現象最為確定,一是撫平不確定性苦痛的無望;二是有更大的不確定隱然在前。」兩岸、中美台和地緣政治不正處在這種飄浮不定的不安心理狀態中?蔡政府的看守内閣就別再庸人自擾、徒增非議了。

*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