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兒虐案讓社安網現形

2024-03-26 06:10

? 人氣

虐童案震驚社會,社工處境亦備受關注。(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

虐童案震驚社會,社工處境亦備受關注。(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

近日,保母涉嫌虐待幼兒的案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是一起保母違法行為案件,更引發了對提供收養服務的兒盟社工的質疑。該案始於新北市的社福中心,以脆弱家庭方案開案服務外婆,然後轉介給兒盟社工來提供幼兒的收養服務。在等待正式收養過程中的空檔期間,他們找到了一名全日托育的保母,而這位保母疑似對幼兒進行了虐待,導致了不幸的死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起悲劇揭示了原本應該保護兒童的社會安全網,在制度設計上存在嚴重的漏洞,不僅導致了一個無辜幼兒的生命喪失,也讓人們對現有的兒童保護體系產生了質疑。隨著輿論風向,衛福部上週五(3/15)的檢討會議中,竟然提出增加訪視頻率作為對策,但是這樣就能補起漏洞百出的社會安全網嗎?

3/12兒盟社工因被質疑包庇保母,依過失致死等罪嫌上銬移送,引發社工圈極大動盪,並且在3/20(三)社工們集結至衛福部前抗議。我想社工們未曾想過,身處社會安全網的最前線,依照政府制定的SOP執行相關政策的職責,卻在悲劇發生之際,我們不僅未能得到政府應有的基本支持,卻被推到火線上,赤裸的成為眾矢之的。

兩位作者為社會安全網下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向陽會所的資深工作者,在精神病人的照護上,從社安網的最前線,看見社安網的系統有諸多問題,號稱「一個都不漏接」的社安網,實則只以社工人力補破網。由於,本案尚在調查階段,許多細節尚未公開,以下就從作者的實務經驗,來看社會安全網為何失靈?

社福中心擔不起主責個管

自105年社安網第一期計畫上路,提出翻轉「以個人為中心」(或以案主為中心) 的服務模式,改為「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核心理念,要建構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

據此,由社福中心社工主責,以「一主責、多協力」的方式,架起社會安全網的協力網絡。理想上,應由社福中心主責個管,進行整體評估,連結相關資源,並且進行各系統服務的追蹤,執行危機與風險的評估。但實際上,由於社福中心的案量高,經常在連結後送單位之後,沒能一一跟進案家狀況掌握動態,於是逐漸形成一旦社福中心完成轉介,不久就淪為與資源分工各自為政,網絡之間缺乏緊密協作。這個時候,個案雖然仍掛案在社福中心,但是社福中心的主責定位,流於形式。

分工越清楚,但敏感度越不足?

社工是否缺乏敏感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釐清本案社工的角色定位。本案中,按制度的權責分工,兒盟社工負責收出養業務,而監督保母服務品質的主要責任落在居家托育中心的訪視輔導員或社工身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