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中海郵輪之旅前一天,剛好收到洪上凱醫師的新書《加薩日記》,順手放進隨身行李帶上飛機,因爲被洪上凱的敘事能力所吸引,從台北到米蘭的飛行途中便一口氣讀完:洪上凱是長庚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他去年飛往加薩參與無國界醫生任務期間,遭逢哈瑪斯無預警地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火箭彈····,以及隨後雙方爆發的激烈戰事。《加薩日記》是洪上凱記述他自己在加薩這段期間的親身經歷。
此刻地中海平靜無波,我搭乘的20萬噸MSC歐羅巴號郵輪正在海上巡航,讀《加薩日記》讓我聯想到兩千年前,整片地中海域及其沿岸都是羅馬帝國的疆域,地中海東南岸的迦南地(即現代巴勒斯坦地區)彼時是羅馬的「猶太行省」,由羅馬帝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希律王朝統治著世居此地的猶太人。
公元66年起,猶太人屢次起而反抗羅馬的統治。羅馬皇帝哈德良為徹底根絕猶太人的叛亂,在公元135年下令拆除耶路撒冷猶太教聖殿,並把所有的猶太人逐出猶太行省,同時將位於「敘利亞行省」以南的這塊地區正式命名為「巴勒斯坦」,改置「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猶太人從此散居世界各地,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從亞伯拉罕帶領族人進入這塊上帝賜予的「應許之地」,到公元135年被羅馬人逐出巴勒斯坦為止,猶太人在這裡生活了近兩千年。
公元7世紀,以伊斯蘭教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擊敗東羅馬帝國,奪取耶路撒冷並在猶太聖殿原址上興建金頂清真寺。此後數世紀,巴勒斯坦地區陸續受到不同伊斯蘭王朝的統治,從16世紀初到20世紀一戰結束前,它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一千四百多年來,巴勒斯坦一直由以阿拉伯人作爲主體的民族居住。根據伊斯蘭傳說,阿拉伯人的先祖易斯馬儀(以實瑪利)和以色列的先祖易斯哈格(以撒)是同父異母兄弟,易斯馬儀是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庶出的長子,他們同樣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他們同屬閃米特人的一個分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鄂圖曼帝國統治期間,對宗教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因此從18世紀起,猶太人開始透過購買土地的方式,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園。一戰結束後,鄂圖曼帝國解體,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並承諾幫助猶太人在這裡建立民族家園。二戰期間,更多的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德國的屠殺而移居巴勒斯坦,與此同時,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達到高潮,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日益加劇。
1947年11月,在阿拉伯國家集體投反對票下,聯合國通過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以色列)和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的181號決議(即「巴勒斯坦分治決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國後,立刻遭到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圍攻,經過五次以阿戰爭後,以色列佔領的土地遠超過聯合國原先規劃給他們的,近百萬名巴基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成為難民;以色列宣布建國的次日即1948年5月15日,被巴勒斯坦人稱作Nakba(災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