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專文: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在世顏體第一之《祭姪文稿》

2024-04-05 06:20

? 人氣

我於大學讀中文系,一年級有一整年的書法課,老師一開學先叫我們什麼也不做,先磨墨。磨了三個星期,把一群十八歲青年的浮躁稍微磨平一些,再叫我們只寫橫的一筆、豎的一筆,不斷寫著,又寫了三個星期。一個半月過去,老師叫我們拿毛筆寫出自己平常的字,同學一一上前,老師則給每為同學介紹一位書家以及此書家的字帖。五十個學生,幾乎全不相同。我至今感念這位老師當日介紹給我的鄭文公、鄭羲下碑,我一開筆臨摹就喜歡。三十多年過去,這字帖有了我的生命記憶,我寫出自己的字。寫字之於古代文人,更是一整個潛移默化歷程,古人天天寫字,字字都是真跡,絕對不是列印,或選擇電腦字體。字便是一個人的另一張臉,當然見字如面:德行、翰墨、文章,學識全都渾然一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河北多郡於短短時間內紛紛瓦解,無數人流離失所。當時,顏真卿與堂兄顏杲卿,一個駐守常山郡,一個守著平原郡,兄弟二人遙遙呼應;顏家軍不只牽制住敵軍力量,更一舉扭轉了亂事以來唐朝軍隊的劣勢。而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便往來兩郡之間聯繫。天寶十五年(公元七五六年),史思明率領叛軍攻陷常山,顏季明被叛軍斬首,顏杲卿遭押至洛陽。他見安祿山,忍不住怒憤,將安祿山痛責一番,隨後被安祿山殘忍殺害,安史之亂中,顏家就有三十餘人被殺害。直到兩年後,顏真卿才有機會遣人至河北尋找兄弟和姪子的遺骸,最後,也只能尋得顏季明的頭骨以及顏杲卿的部分屍骨。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他寫下這篇遲來的祭文。

許多初學書法者,都是從顏真卿工整的楷書字帖開始練習,但此聞名天下,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姪文稿》,卻是一篇飽含悲痛、哀傷欲絕的篇章。文章一開始我們就感受到強忍鎮靜,其實滿目瘡痍的心緒,他先敘述自己的身分,以及姪子季明自幼聰慧,可以視之朝廷宗廟瑚璉之才,其文字節奏舒緩,筆墨節制淡然。然而,一轉而入祭文內容,字形愈大,筆畫愈來愈粗,墨也愈加濃重起來。尤其寫到:「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筆墨沉重到無以復加。他無告、質問上天:「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究竟是誰造成了這場災難,使你遭受如此殘害,再多的軀體也換不回一個你啊。《祭姪文稿》越往後,修改塗抹越加頻繁,字體越加凌亂,哀痛字句一而再,再而三。行文到最後,字體已近草書,如見剛毅偉昂的顏真卿書體,一下頹唐跪地,巨大的哀傷無處可藏,也無力可扛。我們突然憶起,是啊,顏真卿曾師草聖張旭。原來,本可狂狷,而顏真卿選擇剛正,及內在造化,外顯而出的方強字體,只是未到傷心之處啊。書至「撫念摧切,震悼心顏」,叫人鼻酸。其筆法圓健流暢,精神一氣呵成,書寫有提按頓挫、墨色有濃黑枯灰之變化,看著看著,令人淚潸動容。顏真卿完全忘掉了他所扛起的楷書大旗,甚至可以說是忘了書法這件事,只任著自己悲傷哀痛,於筆尖祭悼。他也許本來無意以草書書寫,卻在文章句末寫出了狂草,最悲傷最強大的狂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