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的吳逸民教授在救災和防災部門工作了幾十年,他說:「台灣頻繁遭受危險的地震襲擊,(以至於)大多數劣質建築已經消失。」
腐敗的建築行為也會受到起訴。2016 年,台灣島西南部發生地震,一棟17層的高樓倒塌,造成數十人死亡。涉案的五人被起訴併入獄。
在本此地震中,迄今為止報告的十幾起死亡事件中,只有一起悲劇是由於建築物倒塌造成的,即我之前提到的花蓮那棟10層高的建築物。其他都與山體滑坡和落石有關。
這也說明了台灣此次受災有限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運氣發揮了作用。
周三的地震先從近海開始,然後才襲擊了最近的主要人口中心花蓮的南部。
地震學地圖顯示震中位於花蓮市以南30公里處,因此花蓮及其周邊地區沒有受到最嚴重的震動。
相反,地震發生在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區,造成巨大的岩石滑落,毀壞了道路和橋樑,並不幸造成人員死亡。
周三發生的地震與1999年的南投地震、去年的土耳其和敘利亞地震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地震發生地非常靠近人口稠密地區。
儘管如此,7.4級地震的威力仍然令人難以置信,不僅震撼了台灣島,也震撼了島外其它地方。
幸運的是,這次台灣凖備充分。
台灣對地震的響應:
#預警系統:遍布全島的傳感器能夠捕捉到地震的第一波震動,並在2-8秒前向震中附近的公眾發出手機和電視警報。但該系統仍然存在缺陷——一些台北居民沒有警報。
#公眾意識:台灣人對地震習以為常,知道該怎麼做,1999年後,學校和工作場所都被強制要求進行地震演習。
#快速反應: 島內的救災團隊積極跟蹤社交媒體,並能通過監控攝影機評估損失,從而確定向哪些地點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