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包括高鐵、捷運或公車)總是有人大聲聊天、高音量的使用手機處理公私事務、不以靜音模式來觀賞影片或打電玩。凡此種種,都使通勤的人飽受各種噪音的轟炸。
以上所舉的事例,都集中在我們的交通上。假如把注意力轉移到飲食的問題上,我們也不難發現,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受到文明的對待。例如,在大眾媒體的平臺上,經常有專家教我們如何清洗蔬菜上的殘留農藥(這種教導在歐美國家當中實在不多見), 這就表示政府或生產者在第一步就沒有盡到保護消費者的義務,常讓消費者感到膽顫心驚。另外,臺灣的外食人口很多,各式大小餐廳食堂在親切的招呼背後,卻不講究食材及用餐環境的安全衛生(從最近的諸多食安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這就表示各級政府及商家,並沒有真正的善待消費者。
我不認識你,但我尊重你的權利;我不認識你,但我關心你的需求與福祉;我不認識你,但我在能力許可範圍內,會盡可能不求回報的幫助你;我不認識你,但我會將心比心的對待你。這就是文明素養。
臺灣社會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素養,只不過在實際生活當中還有待更廣泛的展現。我們希望這社會的菁英,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揚這樣的素養。政治人物、公務人員、各行各業的經營者,都應該如此。
校園裡的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身教及教科書裡的內容,也都應著眼於學生文明素養的陶成。
註:
[1] 綜合報導(2024)。〈暖炸!高鐵一廣播求援,「這群人」秒起身,乘客回憶;眼眶紅了〉,《聯合新聞網》。
[2] 方翊倩、鄧博仁(2024)。〈書櫃骨牌式倒塌,全台最便宜書店求助,下秒畫面暖爆〉,《中時新聞網》。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