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命運與王陽明有關?會不會說太遠了?
不會,不會。我的祖先從福建平和遷徙來台,平和,就王陽明建立的縣。
故事,要從最具有中國象徵性的瓷器(China)說起。
1602年,荷蘭的船隊在聖赫勒拿島附近,俘虜一艘葡萄牙的大船聖.伊阿戈號,船上滿載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荷蘭東印度公司才剛在這一年的3月20日宣告成立,這一艘船是第一個戰利品。
聖赫勒拿島(它最著名的是兩百多年後的1815年,拿破崙被流放至此,1821年死於島上)位於從亞洲通往歐洲的航道,葡萄牙滿載貨品的大船,便要返航,卻被荷蘭打劫。荷蘭拍賣出來的瓷器驚艷歐洲,各地買家都來搶購。
荷蘭人不知道如何稱呼這些漂亮的瓷器,於是以那一艘葡萄牙船的型號「克拉克帆船」命名為「克拉克瓷」(kraakporselein)。
「克拉克船」是歐洲中世紀發展出來的一種往來於大西洋的貿易船,前後兩端高起,像兩層高的小樓,船中間是平底,向兩側呈圓弧形張開,安裝好幾門大炮,大船上可載有船員和戰士兩三百人。這是一種適於遠洋航行並防禦海盜而設計的船。為了防水,底部常塗著黑色瀝青,所以日本人又叫它「大黑船」。碰上中國戎克船的時候,要作戰,就直接撞上去,憑著它高大如樓的船首,比中式帆船高三倍的高度,大三倍以上的體量,直接將較小的戎克船撞翻,「壓」入海底,戰略上占盡優勢。葡萄牙人靠著這種船征服非洲、印度和南洋的一些香料群島,卻不料栽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手上。
隔年(1603)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在麻六甲海峽──連接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海上通道──的柔佛,又俘虜葡萄牙的聖.卡塔莉娜號(Santa Catarina)。這是17世紀最轟動的掠奪船貨案。聖卡塔莉娜號載了總重超過50噸的10萬件瓷器,以及1200捆的中國絲綢,那一年義大利絲的生產停擺,那批絲銷路好得不得了。北歐諸國採購的買家群集阿姆斯特丹,各國國王要他們不管行情多少,一律買下。
那是一個沒有國際公法的時代,先來到東亞的葡萄牙人在麻六甲、澳門、日本做轉口貿易,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建立殖民地,晚來的荷蘭人還沒有據點,就在海上到處打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拍賣,造成很大轟動。拍賣的總收入有340萬荷盾,超過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時認購資本額一半以上。
當時,一個荷蘭教師的年收入約280荷盾。而一個受僱到船上的船員,年薪也只有大約120荷盾。用現在一個荷蘭教師的平均年薪約有六萬美元對比,換算下來,它相當於當代的七億美元。(可以買半座101大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