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專文:克拉克瓷與王陽明的故事

2024-04-25 05:50

? 人氣

葡萄牙人來此交易,聖.伊阿戈號與聖.卡塔莉娜號船上的瓷器有九成來自江西景德鎮,但在歐洲引起轟動之後,附近的平和鎮生產的瓷器也跟著興盛起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克拉克瓷的名氣太大,明朝亡後,由於戰亂,瓷器難以生產,歐洲因此引進漳州的工藝師,開始了瓷器的生產。工藝師也隨著貿易船而傳到日本,成為日本瓷器的起源。清朝初年,因為鄭成功進行抗清之戰,清廷堅壁清野,不僅實施海禁,還「遷界」,要居民退居海岸十里,使鄭成功無法補給貿易。月港所建立起來的繁華景象就結束了。

然而,那迷人的克拉克瓷到底從何起源,卻自此成謎,一直是歐洲和日本學界探詢的課題。

海船運送青花瓷要用稻米或豆子包覆,才不會破掉。當時是非常貴重的東西。豆子澆了水,還可以長出豆芽 ,變成海上食物的青菜,可以避免敗血病。(作者提供)
海船運送青花瓷要用稻米或豆子包覆,才不會破掉。當時是非常貴重的東西。豆子澆了水,還可以長出豆芽 ,變成海上食物的青菜,可以避免敗血病。(作者提供)

1999年,漳州舉行「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邀請被稱為「日本古陶瓷研究之父」的由崎彰一發表演說。由崎比對漳州平和古窯址出土的陶瓷與日本收藏的碗、盤、碟等的類似性與傳承性,認為16世紀與17世紀初的中國外銷陶瓷,主要產地在平和縣南勝、五寨窯為代表的漳州窯。此說一出,解決了國際上懸而未決的問題,也為克拉克瓷、素三彩香盒找到原鄉。

然而,平和縣本不產陶瓷。它又從何而起呢?這就得談到明朝大儒王陽明。

1511年開始,福建、江西、廣東交界地帶發生民變,範圍不斷擴大。1516年,王陽明被任命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他身負平亂重任,一到了地方上即了解軍情,分析當地叛民只是貧民無以為生而淪落為寇,打游擊式的劫掠各地,並非有組織有軍備的部隊。於是他整備精銳部隊,以游擊戰的方式,逐一擊破,很快平定亂事。

可貴的是,他認為地方亂源不在盜匪,而是貧困。要解決民變,唯有設立行政單位,有效管理三不管的交界地帶,1518年王陽明上奏設立平和縣(2018年正好是設縣五百年紀念);為讓民眾知學知義,設立鄉學、廟宇,以收安定人心之效。他也留下一些江西招來的士兵和幹部,管理行政軍務,並希望江西幹部振興地方經濟,才能長治久安。江西幹部於是從景德鎮引進陶瓷製作工藝,平和於是成為陶瓷生產基地,經濟也振興起來。後來的平和知事有十三任是由江西籍人擔任,其影響可以想見。

又過四十九年後,月港開港,漳州的陶瓷竟變成享譽歐洲的「國際名牌」,中國對外貿易的大宗,這個「天子南庫」為明朝的北方戰爭籌措到不少經費,等於也延續了明朝的壽命。

就此而言,王陽明的貢獻,又豈是「知行合一」的哲學家而已。他的事跡,見證了一個具有實踐力的知識份子,如何在亂世中,即使身為地方官,仍能有所作為,他在教育文化、經濟建設的貢獻,也讓漳州有迎向大航海時代的基礎,讓閩南的海上英雄如顏思齊、鄭芝龍,在東亞爭霸戰中,不曾缺席。

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功業而言,在儒家的歷史上,除了王陽明,的確未曾再見了。

這就是「開台王」顏思齊的成長環境。屬於漳州的海澄青礁,不是一個封閉的漁村,也不是一個封建的農村,而是大時代撞擊的交會點。

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戰船交會於海上,敏感的中國海商早已有實際的體會,他們為搶劫所苦,也敢於遠征四海奮鬥,這就是民間生存的勇氣。漳州人正是這冒險傳奇的一部分。

那是第一波全球化的開端,世界局勢風雲變幻,戰船、商船會戰於東亞海域。

而漳州月港,最初又是如何從一個走私小海港,躍上歷史舞臺?

20190522-《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立體書封。(南方家園提供)
《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立體書封。(南方家園提供)

*作者為自由作者,本文選自作者著作《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南方家園),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