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死刑,刑不刑 我國真的需要死刑嗎?

2024-04-25 06:10

? 人氣

針對死刑存廢,憲法法庭23日召開言詞辯論庭。(林益民攝)

針對死刑存廢,憲法法庭23日召開言詞辯論庭。(林益民攝)

死還是不死?

1. 多數民意與少數意見的戰爭

廢除死刑,一直是我國發生重大社會案件時爭論不休的議題,如2014年的鄭捷案、2016年的王景玉案,甚至近期的影視劇也漸漸以死刑存廢做為題材,如2019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3年播映的「八尺門的辯護人」都造成廣大迴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就2016年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有約88%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Ettoday民調雲於2024年1月統計,有73.5%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據作者於日前自行統計,約83%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

但於今年(2024)年初,憲法法庭公布受理死刑存廢釋憲案後,造成PTT等各大論壇和民間多數輿論譁然,反對廢除死刑的民眾認為廢除死刑後將造成治安惡化,但支持廢除死刑的民眾卻認為多數民意不一定是正確的。

2. 學界怎麼說?

作者在今年3月中旬時,有幸參與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的「廢死星期四」活動,活動的學界講師為臺灣大學國發所劉靜怡教授,劉教授認為司法權在面對死刑時應把他們當成「孤絕獨立又無能為力的少數」看待,他們的犯罪是基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至於死刑的存廢,我國今天必須以憲法法庭解決這項議題,是因為在嘗試各種路徑後,憲法法庭願意挺身而出,劉教授也認為這是大法官的「道德使命」作成的最終決定,大法官應義無反顧的捍衛人民基本權。

於憲法法庭審理死刑案(111年憲民字第904052號)時,中正大學犯防系賴擁連教授於言詞辯論中發表對於死刑的看法,賴教授認為死刑並不違憲,因為死刑是實體正義並非程序正義,我們除了站在司法和加害人權益的角度思考,也要審酌被害人的意見,但對於死刑的執行也需要節制權力濫用。

3. 實務者怎麼看?

作者在參加「廢死星期四」活動,除了聆聽了學界劉教授的見解外,在場的也有現為最高法院法官的錢建榮法官發表了他對於死刑存廢的見解,錢法官認為,就算死刑存在,臺灣仍是有殺人案繼續發生,且重刑犯的再犯機率較低,與死刑存廢與否並不相關。

前最高法院院長吳燦法官則在「最高法院102年台上字第5251號判決」中表達自己對於死刑的看法,吳法官認為,死刑屬於不得已的最終刑罰,會造成生命權的不復存在,儘可能謙抑使用。

前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現為立法委員的吳宗憲委員則於受新聞訪問時表示,死刑於我國有存在必要,吳委員認為法律對於人權的保障在於合法的司法審判制度,不能以少數的犯罪者人權犧牲多數百姓的安全。

4. 民間的聲音

依據作者自行統計,有83%的民眾反對死刑廢除,17%的民眾支持死刑廢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