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斌觀點:台灣在中美間應「審視局勢」維護國家、人民利益

2024-04-25 06:30

? 人氣

日本防衛廳前官房長柳澤協二表示他不認同「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說法。(資料照,蔡娪嫣攝)

日本防衛廳前官房長柳澤協二表示他不認同「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說法。(資料照,蔡娪嫣攝)

近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接受媒體訪問,向烏克蘭喊話要有勇氣「舉白旗」,並認為「最強大的人是審視局勢、為人民著想,並進行談判的人」,且談判應在國際大國的幫助下進行。教宗受訪時,仿佛預判到此言論一出,必定引發不滿,因此訪談中提及:「談判這個詞是一個勇敢的詞,絕不是投降,當你看到自己被擊敗,事情進展不順利時,你必須有勇氣進行談判」。果然,一番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引發國際撻伐,德國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歐洲議會議員甚至以「可恥」批評教宗的言論;一心想收復失土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更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反駁教宗,稱「真正的強大,是在善惡對決之間選擇善的那一邊的人,而不是將善惡放在同一個水平上,並且將其稱為『談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俄烏戰爭滿兩年,對於一位宗教領袖而言,方濟各一直以宗教、哲學的思維角度看待戰事的發展。早在2022年八月,教宗以「小紅帽」的故事比喻俄烏戰爭,提醒世人,除了將焦點放在俄軍的兇殘不人道之外,更需要人們思考戰爭的全貌,不是非黑即白、善與惡的對立,並認為「這場戰爭或者某程度是被挑起的、或者未能事先避免的」,要以多視角的檢視各國、各組織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檢視教宗對於俄烏戰事的論述,從未脫離「審視局勢」的邏輯,且各國與組織的角色至今仍是左右戰局的關鍵。

2024年4月1日。復活節之際,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的工作室窗戶上背誦三鐘經。(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認為「最強大的人是審視局勢、為人民著想,並進行談判的人」。(美聯社)

教宗「舉白旗說」不僅是呼籲掌權者為人民著想,更是直面烏克蘭面對彈藥匱乏、反攻無力的現實,讓美國為首的各強權為了贏與削弱俄的力量,而支持烏的美夢搖搖欲墜。

同樣戳破各強權義無反顧支持烏的假象的,還有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一席「俄國不能贏」而提出「不排除出動地面部隊援助烏克蘭」的言論,而美國、北約與歐洲其他國家卻仿佛串好供詞,口徑一致的否認、撇清馬克宏的主張。讓世人再次看到各國援助烏克蘭,雖號稱維護民主,但仍以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為前提,不願讓戰事外擴影響自身國家利益。馬克宏兩年前曾說「不要羞辱俄羅斯」,並不斷對俄釋出善意、交好,顯然對照今昔對俄的態度是自相矛盾。但若以馬克宏於2023年四月亦曾主張「歐洲不該在美中對抗中,淪為美國的跟班」,需減少對美依賴,因此呼籲歐洲各國要「戰略自主」來看,如今「派兵援烏」說,不論是其欲擺脫以美為首的援烏策略,走自己的路與歐洲的路,或為轉移內政成效人民不滿的窘境;甚或是從人道出發,有意褪下歐美各國「挺烏」的「國王的新衣」,並早已預料各國必然反對,馬克宏一番在西方盟國眼中看似「白目」、政治不正確的論述,未嘗不是一種「審視局勢」的思維。尤其看到美國面對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近乎捉襟見肘、應對不暇的狀況,甚至過去在阿富汗撤軍時的慌亂無章,都顯示美國在國際地位上的威信逐漸削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