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但現在中國的咖啡店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中國的市場領頭羊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門市數量已經比星巴克多出一倍有餘。就在去年,瑞幸咖啡的新增門市數量超過了星巴克25年間在中國累積的門市數量,而後起之秀庫迪咖啡(Cotti Coffee)所宣稱的新開門市數量幾乎與之相當。同時外企也正分得更大一杯羹,雖說其中很多公司在自己的本土市場並非以咖啡聞名。
例如,在中國領先的西式快餐連鎖是肯德基(KFC),為百勝中國(Yum China)所有。該公司稱,第一季度售出5,000萬杯,較上年同期成長30%。許多咖啡都是通過其獨立的KCOFFEE店或自動服務機售出的。同樣,在中國也擁有大規模餐廳業務的麥當勞(McDonald's)已開設獨立的McCafe店,且提供咖啡外送服務。
那些並非順便做咖啡業務的外國連鎖公司造成的威脅更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TH International是Tim Hortons在中國的主特許加盟商,於2019年進入中國,比星巴克晚20年。它在當地已經擁有與星巴克相當的忠誠俱樂部會員數量,目標是到2026年在中國擁有2,750家門市。
還要說說茶,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這種競品也以驚人的速度擴張。一些茶飲連鎖公司已經上市或已申請上市,但激烈競爭之下其股票萎靡不振。最新一家是業內排名第三的連鎖公司茶百道(ChaPanda),它擁有約8,000家門市,於今年4月在香港上市。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在中國前十大購物區中,每個購物區的中心一公里內約有50家茶飲店;在中國十大購物商場中,每家購物商場內平均有10家茶飲店。
如果換成是其他企業應該會降價,但星巴克高管堅稱他們不會這樣做。
「我們選擇不參與其中,」 Narasimhan上上周表示。「我們是一個高端品牌。我們在25年時間裡打造了具有巨大競爭優勢的業務。」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就像高檔手袋一樣,星巴克也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韋伯倫商品」,其需求與價格成正向關係。有一種觀點認為,通過把店開到那些以前從未有過咖啡店的地方、讓更多的中國人喝上咖啡,瑞幸和庫迪正為財力雄厚的高端品牌鋪路——Tims China的董事Greg Armstrong最近提出了這種可能性。
顯而易見的是,星巴克本身很少有看上去如此便宜的時候,該公司股票以過往12月銷售額計的往績市盈率約為2.3倍,而10年平均估值倍數為4倍。如果星巴克改弦更張,從價格層面開展競爭,那麼考慮到利潤率受到的擠壓,這種較低的估值似乎是合適的。但是,如果它失去更多的市場份額,那麼逢低買入者可能會嘗到苦澀的餘味——某種程度上就像在他們的咖啡裡發現一塊肉。
責任編輯/李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