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明明讓人腳麻,為何成日本傳統?正式場合必備的坐姿,竟來自幕府時代算計

2024-06-26 15:20

? 人氣

「正坐」是日本各地舉行祭典法事、茶道會等正式場合的禮儀,但這種常讓人雙腿發麻的姿勢是如何成為日本傳統?(圖片生成:Dall E)

「正坐」是日本各地舉行祭典法事、茶道會等正式場合的禮儀,但這種常讓人雙腿發麻的姿勢是如何成為日本傳統?(圖片生成:Dall E)

本系列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的主題是日本獨特的坐姿。

席地而坐的禮儀

自古以來,日本人便習慣在家中脫下鞋子,在地板或榻榻米上席地而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說自明治時代(1868-1912年)起,椅子就逐漸普及開來,但直到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坐在榻榻米上圍著矮桌吃飯或是闔家團圓,這種方式仍然是主流。即使是現在,在寺院和部分餐飲店,也還是需要脫鞋入內,席地而坐的。這種情況,確實讓習慣了在家中不脫鞋、坐在椅子上的外國人感到困惑。

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日本代表性的席地而坐的姿勢。

席地而坐的幾種姿勢(圖片來源:Nippon.com)
席地而坐的幾種姿勢(圖片來源:Nippon.com)

日本有各種坐姿,放鬆的時候,也會和其他國家一樣,斜側著身子坐在地上或盤腿坐。有的坐姿也會相對輕鬆,比如學校上體育課時的「體育坐」,即雙膝直立併攏臀部著地的姿勢。

最為困難的當然還是「正坐」。不僅是外國人,就連許多日本人也對這種姿勢感到頭疼。因為這種坐姿需要雙膝彎曲,將上半身的重量全部壓在小腿肚和腳跟,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雙腿麻木。儘管如此,在一些正式場合,如法事、茶道會時,還是必須正坐。

正坐是日本人從小就被教會的一種規矩,因此對這種讓雙腿麻木的坐姿也沒有過多地去想過。但許多外國人常常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這種「自虐」的姿勢會成為「正確的坐姿」呢?

利用「腿麻」鞏固統治的德川幕府

直到中世(12世紀末至16世紀後期——譯註),即使在正式場合,日本人一般也是採用「盤腿坐」或者「單膝跪坐」,現在的正坐則被稱為「危坐」,並不普遍。

「危坐」的「危」是個象形文字,表示從懸崖上向下凝視的人,除「危險」外,還有「高」的意思。據說這一名稱源自其姿勢:臀部不直接著地,坐高比較高。不過,將它理解為「讓腿感到麻木的危險坐姿」,或許更容易記住。

過去,日本會強制罪犯長時間危坐,促使其坦白、反省,具有懲罰性質。到了現代,日本人在接受訓誡或道歉時仍有正坐的習慣,可能就是這一歷史的殘餘。

將危坐變成「正式坐姿」的,是平定了戰國亂世的德川將軍家族。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謁見者雙腿麻木。因為危坐時人無法立即起身,這樣就避免了遭遇突然襲擊的危險。同時,危坐的一方,也通過這種姿勢向將軍、幕臣或上級表達出「絕無違抗念頭」的恭順之意。

而後,在茶道會等場合與武家有所交集的商人階層效仿此舉,於是這種向地位高者示敬的坐姿逐漸在市井中流傳開來。危坐可以使人自然而然地挺直腰背,保持良好體態,這一長處也促使了危坐的進一步普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