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黎世報》:歐盟不該展現出「法國的恐懼」,盲目跟隨美國的關稅政策

2024-05-19 08:12

? 人氣

所以作者認為:「冷靜來看,所謂的席捲歐洲的中國電動車風暴目前還只是微風。2023年,中國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僅為2.6%,在德國則為1.3%。」因此作者建議:「布魯塞爾應超越單純的國家利益,確保市場競爭條件大致公平。然而,目前尚未到需要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本土供應商的地步。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消費者有利,因為他們可以從更多的選擇和更低的價格中受益。更激烈的競爭還將激勵本土供應商提升自己。相反,貿易戰將推高價格並減少供應。此外,歐盟如果一方面長期以來以氣候保護為由推動電動汽車,另一方面卻阻礙外國供應商進入市場,尤其是那些有助於實現其目標的外國供應商——這將損害歐盟的信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德意志報》:「一項中國戰略」

德國《南德意志報》最近也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呼籲歐盟拿出「一項中國戰略」,在以此為題的評論文章中,作者Florian Müller指出:「拜登總統宣布的關稅不僅影響電動車,還波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總價值18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受到影響,而中國對美出口總額達4270億美元。因此,經濟影響是可控的,但象徵意義重大,因為這些關稅瞄準了中國政府認定的成長驅動力產業。」

文章隨後寫道:「因此,更有可能的是,北京將繼續對華盛頓採取現有策略:對來自中國視角的不公正挑釁(如晶片制裁和TikTok禁令)進行強烈抗議,但在報復上保持克制。這樣,北京可以在全球南方國家面前將自己塑造成美國帝國主義的受害者,並指責美國背離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儘管中國自己從未完全遵守這些原則)。」

作者隨後指出:「儘管有這些關稅存在,美國仍將繼續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美國政府希望通過關稅恢復失去的工業崗位是不現實的。例如,中國的太陽能公司近年來將生產終端轉移到東南亞,從而繞過了關稅。儘管這種方式成本略高,但中國企業仍然具有價格優勢。」

從中看到歐洲機會的作者認為:「對於歐洲來說,這是一個採取不同路徑的機會。歐洲可以吸引在關鍵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在當地進行生產,帶來就業和技術轉移……但同時,歐洲必須小心不要過於依賴中國技術,並保持自身工業的競爭力。雖然關稅可以作為工具,但需要有清晰的戰略支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