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事就是學校有事,學生的問題就是學校的問題。
在我任內期間,爆發太陽花運動,許多大學生因反服貿而占領立法院,其中也包含了陽明的學生。
當時,我是三所大學校長進入立法院看學生的校長之一,也可能是第一位在學校與同學們舉行座談的校長。我願意聆聽學生對服貿的看法,彼此交換意見。
在當時對立嚴重的氛圍中想要化解衝突,必須先放下成見,我聽著學生的表達,並在互動中,也了解他們跟家長間的矛盾與對立,精神上也承受著壓力與痛苦。以至於以後一有機會,我會親身勸慰家長們,好好跟孩子們溝通,這並不是表示向他們示弱及低頭,而是傾聽他們的心聲,家長們可能不見得同意,但要理解孩子們。
太陽花結束次年的二二八紀念日,因陽明校園設有總統蔣公銅像,就在那一天,一位醫學系同學在銅像上面弄一個劊子手的裝置,表達其控訴之意,同時也貼了些海報,陳述當年有些醫師被殺害的故事。
當時,我人在桃園開會,學校打電話來,我聽後交代同仁冷處理,因為同學在下面具名,我認為必須有所尊重。後來林學務長也跟這位同學溝通,表明這是歷史事件,不需要以這種方式批判,勸他拿掉裝置,但可保留海報到連假結束,最後他接受了。
幾個禮拜後,我接到一個醫學系同學寫來的信,他及幾位同學想跟我見面談談校園多元化問題,主要還是那個銅像的廢存。我向來跟同學關係還算密切,同學對我也有一定程度的尊重,我表示樂意跟他們見面,也請主任秘書還有總務長一起來。
同學們委婉地表達希望把銅像移走,總務長表示學校有校園規劃委員會,想移走的話可以提出來,而後送校務會議,大家一起討論決定,如果討論最後大家都同意移走,學校沒有任何意見。
理性溝通,包容不同意見
我覺得這幾位同學頗為理智,站在關心的立場,我想讓對方感受到我們願意聆聽,並且也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表示,因為學校名字取自王陽明,老蔣總統遵從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這是為何陽明之所以為陽明大學的歷史淵源。甚且陽明的校訓「真知力行,仁心仁術」,也和王陽明的學說有關聯。而利用這個平台,可以讓大家更了解當年發生的事情。
前一年太陽花事件,許多同學間因看法不同而就此斷絕臉書好友的來往,這樣的結果很讓人遺憾。我也因此提醒大家,不要因人數眾多而讓不同看法的少數人感覺受到打壓,大家互相尊重還是很重要的。我覺得他們聽進去了,後來,我聽到他們跟一位老師說,他們尊重這個校園的多元化,包容不同意見,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學生關心國家社會是好事,我理解學生伸張正義的心情,但也希望學生了解,達到目的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唯有藉著不斷交流與對話,讓學生了解、明白我們彼此之間或許有不同想法,但沒有對立,以理性、尊重的處理方式,一樣可以解決問題。
我是學校大家長,但不是父權角色代理人,所有事情都不是「反正我最大,我說了算」,而是從旁引導,給予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在來到陽明之前,我就確立了教育的宗旨,我的責任是為社會培養出正能量的人才,發揮所長,讓社會更健全更有活力。
無論推動導師制度、舉行「與校長有約」,我都是站在關心學生,以學生為「上」的支點上。當初陽明遴選校長時,我曾表明「學生為上」不是驕縱學生,而是做任何事情都以學生為考量。就以老師教書為例,並非彰顯自己多有學問,而是需站在學生立場考量設計,在質與量上拿捏是否能有效被學生吸收,否則丟一大堆知識,學生消化不了也是徒勞。
*作者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