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從月球表面帶回所採集的樣本,這項探測任務同時也是更加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計劃的墊腳石。
這個探測器已經在月球人類此前未曾到達的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在發射後大約一個月後,中國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的探測器觸碰到了月球表面,嫦娥六號飛船由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著陸器四部分組成。
嫦娥六號的主要任務是首次在月球背面採集樣本並安全帶回地球,進而可能讓我們獲知關於最近的鄰居、我們自己的星球以及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內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國的宇宙飛船要上演一場四重奏的複雜宇宙之舞。
5月3日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後,嫦娥六號大約花了4.5天的時間飛向月球。進入繞月軌道後,著陸器從軌道器分離,對凖了降落區域。月球背面從不朝向地球,「鵲橋二號」中繼星提供了操作通訊幫助,這是今年3月中國發射的通訊接力衛星。
北京時間6月2日早間(格林威治時間6月1日晚上),著陸器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SPA),這是月球背面一片巨大的撞擊盆地。隨後著陸器使用鑽頭和鏟子作為工具,採集月表及表面以下的物質,再由上升器運送迴環月軌道,載入軌道器並完成貨運任務。
軌道器和上升器之間的精確交會對接需要在每秒超過1英里的飛行速度下完成,這是自動化操作,需要考慮和地球上的基地之間的距離帶來的光速通訊的延遲。
這場太空中的對接完成後,樣本進入返回器。這個酷似縮小版神舟載人飛船的太空船會在返回器接近地球時被釋放,在地球大氣層發生彈跳,卸下高速返回時的一部分能量,最後直線下降穿越大氣層降落在內蒙古草原的降落場。
將採自艾特肯盆地的樣本帶回實驗室,可能在科學上帶來無可估量的回報。
「艾特肯盆地上獲取的岩石,有助於探索發現有關月球起源和地質進化的答案,」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月球及行星科學教授凱瑟琳·喬伊(Katherine Joy)說。美國航太總署的阿波羅計劃到目前為止只是到達了月球正面,不像嫦娥六號那樣首次從月球背面收集到了樣本。「希望這能幫助我們解鎖月球正面和背面地質特徵如此不同的原因。」
「這些樣本還能幫助了解撞擊盆地本身,揭示巨型小行星在早期歷史上撞擊月球的時間。」喬伊說。
而除了科學上的謀略外,嫦娥六號還掩飾了中國更大的野心。
這些演習對另外一個將來的目標會非常有用:從火星獲取樣本。相比於月球樣本給研究太陽系秘密帶來的科學價值,紅色星球更可能提供最大的秘密:生命的起源,以及火星是否適合人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