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七七盧溝橋國軍紀念碑之滄桑風雨

2024-06-16 07:10

? 人氣

七七盧溝橋抗戰是整個八年抗戰的起點,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其意義和影響極之巨大,不言而喻。(新華社)

七七盧溝橋抗戰是整個八年抗戰的起點,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其意義和影響極之巨大,不言而喻。(新華社)

引言:七七盧溝橋抗戰是整個對日抗戰的起點,當時守衛盧溝橋及宛平城的是國軍第二十九軍。抗戰爆發後,第二十九軍及後續沿革部隊轉戰大江南北,陣亡者眾。北京官方對七七抗戰的描繪和定義,讓抗戰成為了「去中華民國化」時空下的民眾戰爭;也成為強化北京抗戰合法性論述的手段。七七的論爭自然不會輕易停止,但七七的光榮永遠屬於源自人民的全體國軍。未來歲月及後人在審視這段歷史時,如何厘清和看待七七的歷史細節、影響與意義,將考驗著人性、良知與道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碑不存 紅色年代「超英趕美」

七七盧溝橋抗戰後,國軍第二十九軍經歷了改編。其中一個部隊就是國軍第一七九師。1937年9月,參加過七七抗戰的原國軍第二十九軍獨立第二十五旅、獨立第二十八旅及特務旅一部編為國軍第一七九師,與第三十七師、第一三二師隸屬第七十七軍。隨即參加津浦路北段作戰,1937年10月參加平漢路北段作戰,1938年1月參加豫東豫北作戰,1938年5月參加徐州會戰,6月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參加隨棗會戰,1940年5月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1月參加豫南會戰,1941年9月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1943年11月參加常德會戰,1945年3月參加豫西鄂北會戰。

國軍第一七九師於1941年在湖北南漳,將該部於湖北當陽、遠安一帶作戰陣亡將士殮葬,建立陣亡將士公墓,名為「義園」。公墓紀念碑碑記全文如下:

天地正氣,常顯于國家垂危之際;精忠勁節,每見于異族入侵之時。若趙宋之文李、朱明之史閻,彪炳丹青,皆以存華夏、攘戎狄為職志,雖捐軀就義,死而不悔。其忠貞英風,固以震天地、泣鬼神,與日月爭光矣。晚近頹風日熾,倭虜欲焰方萌,初思蠶食我邊疆,繼圖侵吞我全國,進而妄冀北逐蘇聯、南驅英美,期求造成獨霸東亞之迷夢。故謀弄七七事變,強佔我土地,擄掠我人民,焚毀我財物。國難方殷,外患正亟,誠所謂國家民族危急之秋也。幸而炎黃子孫正氣未泯,忠節猶存,愛國志士聞風興起,同謀膺懲惡魔,而集中一切力量,發動億萬民眾,以為持久抵抗。我中華民族領袖蔣公領導全力以赴,抗日四年,人力物力愈戰愈強,敵則經濟崩潰,政潮屢起,進退失據,陷於泥足不拔之地籲!我堂堂華國不淪亡于異族者,惟我殉難烈士沛乎滄溟之正氣是賴,焉可不表揚之以勸後世哉?去夏日寇溯江窺伺沙襄時,我師方由河東奮戰歸來,喘息未定,即拜令迎擊在襄城渡河西竄之敵。冒溽暑,登層峰,因時設陣,隨地殲敵,數月之間,虜獲甚多,殲除無計。入秋在鄧縣稍事整頓,十月稍復奉調遠安,繼續抗戰。于十月三日,我五三七團道經肖家堰時,忽有敵機襲擊,投彈數十枚,官兵犧牲百餘員名,抵遠後,自十一月下旬至今二月初間,敵萱島兵團一部混合步、騎、砲兵,先後四次向我當、遠一帶猛撲,我官兵均能堅強抵抗,浴血奮戰,敵死傷慘重,屍體橫陳。于十三日竄擾茅坪場時,更英勇擊斃敵酋橫山少將一名,爭奪之烈,世所僅見,繼而又與敵搏鬥數次,官兵亦有壯烈犧牲。謹將遺骸備棺盛祭安葬于肖堰義園,並建祠設奠,以崇紀念。嗚呼壯哉!烈士浩氣磅礴,凜冽萬代,地賴以立,天賴以尊,民族有所托,正氣為之伸,扶綱常于倭虜侵華之時,振風化于國祚傾亡之際。自雖玉隕,至今英氣猶存,成仁取義,足為後世法。余與患難相共,袍澤情深,慮其精忠勁節淹沒無聞,而潛德弗彰也,特著文略述其勳,並將芳名刊諸瑉石,俾浩氣常存于天地,英風永垂于千古,是則區區之意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