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國軍「虎嘯部隊」 公墓毀於廣州鬧市

2024-06-23 07:10

? 人氣

國軍第一九八師原為湖南保安團,抗戰爆發後改編為正規軍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粵北地區冬季攻勢作戰、滇越邊境防衛,1944年編入遠征軍,參加滇西反攻戰,克復騰衝,取得滇西龍陵大捷,打通滇緬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追尋中華民國開國正統的國軍公墓

抗戰勝利後,國軍第五十四軍(含第三十六師)進入廣州,並開始修建陣亡將士公墓。同時進入廣州的國軍新編第一軍在孫立人將軍的帶領下,也開始修建陣亡將士公墓。

與作風海派、行事洋化、由孫立人將軍統轄的國軍新編第一軍不同,第五十四軍非常注重黃埔承襲而來的國軍淵源與上下倫理。這在兩軍同在廣州修建的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的差異上,就可以窺探一二。孫立人的新一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四方立柱十字造型的紀念碑、紀念碑前展翅的銅質雄鷹等,都是走西方風格的公園式公墓路線。而且在公墓修建工程中,孫立人沒有很強調要由蔣中正或其他國府、國軍元老題字銘刻,而是自己親自撰寫了碑記和墓誌銘。

但第五十四軍不同。該軍軍長闕漢騫是黃埔畢業生,極為注重對國民革命歷史的敘事、國軍黃埔淵源正統的表達,以及對蔣中正個人的尊重。因此,雖然同在廣州先烈路上,第五十四軍公墓不僅在位置上毗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而且在造型、題刻等多方面,和孫立人將軍督造的新一軍公墓風格迥異。

1946年2月,第五十四軍成立公墓籌建會,由該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具體籌劃和實施修建工作。建墓工作分為總務、設計、工程、文書四個領域。最初,建墓工作由日本戰俘負責,戰俘遣返後,由第一九八師官兵負責。該部北上剿共之後,由第五十四軍駐粵辦事處繼續負責工程。到1946年底,公墓宣告竣工。

公墓在結構上由牌坊、紀念亭、紀念塔、墓地等四個區域組成。幾乎可以這樣認定,第五十四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的造型和佈局,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翻版。第五十四軍公墓牌坊類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浩氣長存牌坊。牌坊正中為先總統 蔣公「賜題」的「陸軍第五十四軍抗戰陣亡烈士公墓」字樣。在公墓修建過程中,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一直希望由 蔣公為公墓題字,幾度發電恭請,甚至致電當時身為國民政府文官長的學長俞濟時代為疏通。可見,在闕漢騫心中,作為黃埔創校校長、國民革命軍之父的蔣中正若能為公墓題字,是莫大的榮譽和鼓勵。 

正門兩側鐫刻「天尊」、「地立」。公墓側門聯語「血花飛黨史,浩氣壯山河」;側門背面楹聯「乾轉坤旋長茵碧血,龍盤虎踞永峙黃崗」;正門背後鐫刻「大孝全忠」。正門左右兩亭為「紀念亭」、「忠烈亭」;後為「式英亭」及烈士碑。 忠烈亭楹聯為:「血濺蠻荒,芳草斜陽思壯士;魂歸百粵,黃花碧血悼英雄。」紀念亭楹聯為:「青史功成長耀日,黃花碑峙永留芳。」式英亭楹聯為:「四萬里河山依舊,百千年浩氣長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