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國軍「虎嘯部隊」 公墓毀於廣州鬧市

2024-06-23 07:10

? 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是中華民國開國歷史的國殤聖域。第五十四軍公墓毗鄰黃花崗,顯然是要凸顯作為中華民國守護者的形象。而不論是題刻中的「忠」、「孝」,或是題刻中的「黨史」二字,在當時的脈絡下,就是表達第五十四軍對領袖、對中華民國政府、對黃埔傳承的絕對信仰和忠誠。這和孫立人督造的新一軍公墓展現西式浪漫主義風格,完全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五十四軍公墓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最相似的地方,就是碑塔,也叫作「紀績碑」。幾乎是複刻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紀功坊。第五十四軍公墓的碑塔是該軍各連捐獻的石塊層層堆砌而成,國軍、國府大員的題字鐫刻在上。整個塔的頂端是青天白日徽——在國民黨訓政的年代,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頂部原本的自由女神像被認為不能「發揚民族固有之道德」,因此被替換成了青天白日徽。這座國軍公墓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空間造型,極為接近。紀念碑頂石為闕漢騫題 「紀績」二字,下方每一塊碑石題字顯得氣勢磅礴。墓地區域有「武揚亭」。闕漢騫書寫碑文曰:「有史以來,數千百戰,此戰成功,國基永奠,君等投艱報國殤,我慚下筆開生面。」

頗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國軍第五十四軍公墓紀念塔。(作者提供)
頗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國軍第五十四軍公墓紀念塔。(作者提供)

這樣一座氣勢宏偉、彰顯國軍黃埔精神與榮耀的軍級陣亡將士公墓,就這樣在1949之後被拆毀,消失在了廣州的喧囂之中。曾經的國軍第五十四軍公墓,如今僅僅剩下了孤零零的紀念亭,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築;而當年的高大牌坊、雄偉媲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石碑,最重要的是陣亡將士的墓穴與骸骨,則通通都消失了。這是歷史的巨大悲劇。

滄桑激流 無法磨滅國軍之光榮

國軍第五十四軍抗戰陣亡烈士公墓,是作者研究國軍在中國大陸碑墓中,頗感傷痛的一個案例。蓋因這一公墓幾乎已經全毀,但是史料和舊照片卻透過蒐集整理而得以重現其風貌。且公墓建築之宏偉、造型之考究、題刻之豐富,在國軍慰死安生的禮儀中,實不多見。更為令人扼腕歎息的,是這座公墓直至今日都不為人所熟知,這與第五十四軍輝煌而光榮的歷史極不相稱。在第五十四軍公墓的研究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一座完整的國軍公墓,在建築結構上,大致會由牌坊、紀念碑、紀念亭、公墓區四個部分組成。在文學祭悼部分,碑記、墓誌、題刻,是一座陣亡將士公墓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這背後代表著對陣亡將士以及這一部隊本身歷史和榮譽的認知與評價。

第五十四軍就是這樣一個承載了歷史驕傲的革命勁旅。它的第三十六師具有光榮的傳統,從陸軍官校成立的那天起,就是國軍的中流砥柱與守護者,從守護學校、守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守護淞滬滇緬,今天成為臺灣的虎嘯勁旅。第一九八師原本只是湖南地方保安部隊,卻在抗戰軍興的背景下,為了充實全國兵員,成為了國軍的正規軍,投入殘酷的戰場。第八師原為建國湘軍,並非黃埔建軍時就加入國軍,而是在北伐時投入了國民革命的陣營,並最終成為了1928年濟南事件這一中日關係轉折點的見證者。黃埔建軍的百年,是光榮的百年,也是滄桑和大時代顛沛流離的百年,同時也是不同背景的國軍在黃埔精神感召下為中華民國、為自由不斷奮戰的百年。

廣州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中華民國開國的獻祭,是為自由民主拋頭顱、灑熱血的豐碑。第五十四軍陣亡將士曾與他們相伴,更是國祚不滅、國魂長留的象征。一代人的故事,有一代人的壯懷激烈。一代代的國軍、不同背景的國軍,在為黃埔精神作見證、為中華民國寫歷史,是一百年來捍衛家國百姓的中流砥柱。國軍第五十四軍的公墓可以被毀,卻無法毀滅黃埔健兒立下的蓋世奇功,因為他們早已鐫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中,留在一代代人的記憶中。有形之碑易逝 ,無形豐碑永存。

*作者為香港居民,1986年出生,祖籍江蘇,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中國近代史專業)、香港城市大學文學碩士(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新聞評論人。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黎明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