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國軍「虎嘯部隊」 公墓毀於廣州鬧市

2024-06-23 07:10

? 人氣

國軍「虎嘯部隊」至今都在保衛臺灣安全,即六軍團關渡指揮部。(示意圖,美聯社)

國軍「虎嘯部隊」至今都在保衛臺灣安全,即六軍團關渡指揮部。(示意圖,美聯社)

國軍「虎嘯部隊」至今都在保衛臺灣安全,即六軍團關渡指揮部;它的前身是陸軍第三十六師,抗戰時期隸屬國軍第五十四軍。

在中國廣州鬧市區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附近,曾經有過國軍第五十四軍抗戰陣亡烈士公墓,第三十六師陣亡官兵和第五十四軍其他英魂曾長眠其中。這座公墓規模宏偉、建築巍峨,在造型風格與題刻上追求中華民國開國與黃埔建軍的正統。但1949年後,公墓主體被毀。與近年來不斷受到海內外關注的由孫立人新一軍在廣州的赴印緬陣亡將士公墓相比,國軍第五十四軍公墓遠不為外界所熟知,頗有「功成不必在我,英雄但求無名」的高尚志節和悲涼之感。但在黃埔建軍的光榮歷史中,國軍第五十四軍可謂王牌勁旅。在烽火崢嶸的輝煌歲月中,他們以鮮血證明了對中華民國的忠誠、對「親愛精誠」的誓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輝煌歷史 虎嘯雄風

多年前上網看到youtube中1988年、1991年的兩次雙十國慶閱兵影片,受校陸軍步兵營中都有一個代號「虎嘯部隊」的受閱方陣。他們英姿颯爽、動作整齊。1991年雙十閱兵中,負責直播的媒體前輩、時任台視主播彭文正以清脆的聲音這樣解說道:「陸軍步兵六七七旅又稱為『虎嘯部隊』,這是一支百戰雄師,在歷經剿匪、抗日、戡亂的多次戰役中,都能夠戰功彪炳,曾經獲得先總統 蔣公頒授榮譽旗,這是國軍中具有堅強戰力的一支鋼鐵勁旅。」

「虎嘯部隊」通常被認為可追溯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六師,但作者認為可追溯至更久遠的1924年黃埔建軍、陸軍官校成立時期的官校衛兵隊,後來擴展為警衛營。北伐戰爭時期,再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北伐成功後接受德式訓練,擴編成為兩大首都警衛師,即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參與1932年一二八淞滬對日戰役。1933年從第八十七、第八十八這兩師中各抽一部,組成陸軍第三十六師。後參與戡平閩變以及作為討逆軍進攻陝西潼關,鎮壓張學良、楊虎城。七七抗戰爆發後,先後隸屬第七十八、第二十七、第七十一軍、第十一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豫北豫東作戰、武漢會戰。滇西反攻戰中,隸屬第五十四軍。該部打通滇緬路,與英軍實現芒友會師,獲得蔣中正頒授榮譽虎旗乙面。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部隊,其建制仍沿革在臺澎金馬。「虎嘯部隊」之威名成為中華民國國祚的捍衛者和守護神。

抗戰後期,第三十六師與第八師、第一九八師組成了國軍第五十四軍。國軍第八師最初為建國湘軍部隊,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1928年北伐時期,曾歷經了震驚中外的濟南事變,與日軍作戰和對峙。抗戰初期隸屬湘軍體系的國軍第七十六軍,參加淞滬會戰、豫北豫東對日作戰,後轉戰陝西、甘肅地區,隸屬第五十七軍參加豫中會戰。1945年初改隸第五十四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