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宣布該黨團的下一個目標是修憲廢除監察、考試兩院。和民眾黨聯手通過國會改革法案的國民黨、違背當初許諾力擋國會改革法案的民進黨,這次卻都有「黨內不同步」的情況。
從台灣逐步走向民主化,形成國民、民進兩黨對決的政治結構之後,民進黨一直努力要讓台灣的憲政走向「正常」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結構──也就是執行立法權的國會、執行行政權的政府,和主持審判(司法權)的法院互相監督制衡。
與其說是五權,不如說是兩權憲法
基本上那本根本沒實施幾天、被稱為「五權憲法」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孫文晚年模仿蘇俄的蘇維埃制度架構出來的,看到「五權憲法」,可能會讓你誤解所謂的五權就是三權(行政、立法、司法)加兩權(監察、考試)。不過實際上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中華民國在1946年制定出來的這本憲法,基本上是把整個國家的權力分成人民權和政府權兩塊(印象中小時候課本寫的是政權和治權,當然也可能是我記錯……總之對於一本根本沒實行過幾天的憲法大家也不用太認真,知道有這麼回事就好),人民選出國民大會代表來實行人民權,人民權分成選舉、罷免、創制、複決。而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這五權則都屬於政府權的領域。也就是說,與其說這部憲法精神是「五權憲法」,不如說是「兩權(政權、治權)憲法」。
要注意「五權憲法」的國民大會可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國會,當初孫文設計這個機構的時候,腦子想的其實是類似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團」的「集會」。如果你略知美國總統大選,就知道他們是以每州州內公民直選票數量,來決定「選舉人票」,至於選舉人票是按公民票比率還是贏者全拿,則各州有各州不同的規定。
孫文設計的國民大會就是類似「選舉人團」,功能就是選出或是罷免總統,選完總統會期就結束大家各自回家,並沒有大家印象中國會開會監督行政權施政的功能,這些國大代表甚至沒有薪水,只有補助去開會的車馬費。啊,我知道我知道,國民大會還有創制、複決這兩權,不過當初說好要等國民政府實際控制所有的省再實施,不過我們都知道,這件事從來沒成真過。
五權憲法根本沒有國會的設計
國民大會不是國會,那「五權憲法」的國會在哪?立法院?監察院?答案是都不是,在孫文的概念中,立法權和監察權都是政府權(治權)的一部分,換句話說,「五權憲法」裡面並沒有「國會」的設計(從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的產生方式的設計,立法委員由國大代表選出──後來正式制憲才因共產黨的堅持改由公民直選、監察委員則由各省省議會選出,也可以略知「五權憲法」並沒有要把這兩院當成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