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會下議院大選結果4日出爐,印度總理莫迪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原本預計將獲得壓倒性勝利,結果卻是失去絕對多數席次。雖然莫迪順利贏得第3個任期,但他不得不組成聯合政府執政。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雖然這個結果讓人意外,但這最終將讓印度變得更好。
莫迪(Narendra Modi)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的大選目標是在下議院543個席次裡獲得最多370 個席次,這高於2014年或2019年的結果。然而,今年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DA)僅獲得240席,該黨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等北部票倉輸給其他區域政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這反映出種姓政治的復興及人們對缺乏就業機會的擔憂。現在莫迪依靠執政聯盟繼續掌權,但這些夥伴的忠誠度無法有所保證。
莫迪的改革之路
莫迪出身貧困,接受印度教優先的意識形態教育,並堅信自己注定要恢復印度的偉大。莫迪認為,數個世紀以來,印度在伊斯蘭王朝與英國帝國主義統治下一直受到壓制,獨立後又受到社會主義、多元與聯邦制固有的混亂影響。
過去10年來,莫迪一直集中權力,這意味著在強調他的個人品牌、印度教沙文主義、日益繁榮的願望等平台上贏得選舉。他在任期間,利用行政權力推行促進經濟成長及加強印度人民黨對權力控制的政策。
《經濟學人》指出,今年的選舉原本應標誌著莫迪統治的下一個階段,包括印度人民黨擁有更多的多數席次,並且在印度較富裕的南部地區有了新的存在,印度人民黨渴望在印度中央及各邦建立統一的權威。這可能會讓農業等領域的重大改革變得更容易。然而,這種權力也帶來了獨裁的威脅,印度人民黨的許多人希望建立以印度教及印地語為基礎的單一民族認同,並改變印度的自由主義憲法,還認為印度的憲法是西方的無能憲法。
今年的大選結果不僅讓人意外,也否定莫迪在印度行使權力方式的政策。《經濟學人》指出,這表明民主能制止脫離現實的政治精英,限制權力集中,並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降低印度走向獨裁的風險,鞏固作為民主支柱的地位,如果莫迪願意適應,他可以開闢新的改革道路,維持印度的快速發展。
無論好壞,莫迪改變了印度,快速的經濟成長預計將讓印度在2027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現在,印度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提供窮人的新數位福利系統、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然而,印度的好工作太稀缺,穆斯林遭受歧視,在險惡的非自由主義下,印度人民黨控制了官方機構,並迫害媒體及反對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