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哈瑪斯為什麼難以彌合分歧?
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的根本立場區別在於:以色列希望先盡快釋放更多人質,之後再做出任何長期承諾。而哈瑪斯則要求以色列先承諾全面從加薩撤軍,並接受長期停火,才願意釋放人質。
此外,雖然雙方皆有公開明確的立場和要求,但外界仍然很難準確判斷他們背後真正的意圖。決策不斷受到內部政治因素、國際壓力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
哈瑪斯耗費了兩週多的時間才做出正式回應,外界認為其領導層存在分裂。哈瑪斯政治局設在卡達首都杜哈,容易受到國際壓力影響,加上卡達東道主的施壓,若不同意停火協議,可能被迫離開在杜哈的豪華住所,因此對達成協議顯得更加開放。
然而,最終的決定權在於哈瑪斯在加薩的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辛瓦爾是去年10月7日大屠殺的策劃者,對政治局高層在杜哈的處境無動於衷,但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妥協壓力。他的攻擊行動給加薩帶來可怕的破壞、3萬7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命。以色列最近的人質營救行動凸顯出,哈瑪斯將人質當成交換籌碼的盤算失靈,無法保證換取以色列釋放大量巴勒斯坦囚犯。
使情況更加複雜的是,哈瑪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正式回應,是因為每個步驟都需徵詢辛瓦爾的意見。據信他藏身於加薩地下隧道網絡的某處,僅透過跑腿人員攜帶紙本筆記來進行溝通,以避免暴露位置給以色列。因此,哈瑪斯若有任何立場上的變動,都需數天時間才能傳達。
以色列的立場也不太明確。討論中的提案表面上來自以色列政府,納坦雅胡也承認他支持該提案。然而,這個提案是由戰時內閣制定的,納坦雅胡的極右翼聯盟夥伴並未參與戰時內閣,他們威脅說,如果以色列停火,他們將退出執政聯盟。更重要的是,幾週前推出這個提案的戰時內閣出現了人事變動,中間派的甘茨(Benny Gantz)和艾贊科特(Gadi Eisenkot)於9日宣布退出戰時內閣。
甘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猶豫和政治考慮阻礙了關鍵的戰略決策」。他給了總理三週的期限,要求其制定結束加薩戰爭的全面戰略,然而總理未能做到這項要求。艾贊科特則更直接地解釋了他離開的決定,他表示政府的目標「都完全失敗」。
這兩人的離去是停火協議前景不樂觀的另一個跡象。他們主張,應該停火至少幾個月,以便釋放還在囚禁中的人質,並開始建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管理加薩地區。納坦雅胡仍然以微弱多數繼續執政,但中間派的離開使他完全依賴極右翼。甘茨加入戰時內閣的條件是8個月前要求排除政府中的極端分子。現在,總理必須單獨應對這些極右翼政黨的要求。
最終,儘管美國的布林肯認為以哈之間的分歧是有可能解決的,但實際情況是,雙方內部的分歧和矛盾非常深刻,以至於達成停火協議的任務幾乎難以想像或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