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格表示,「當時車用雷達晶片只是個夢想,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然而研發小組鍥而不捨地努力,終於成功。我們透過這個長期創新計畫,研發雷達結合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如今我們成為車用雷達晶片的領導品牌。」
針對無人駕駛的未來,他預估,未來10年內,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可在高速公路以每小時130公里速度前進,而乘客可以坐在電動車裡處理電郵。
歐米爾:艾司摩爾成功關鍵在「相互挑戰」的精神
半導體微影設備龍頭艾司摩爾40年前從飛利浦獨立出來,最初只是不到40人的小公司,如今成為全歐洲最有價值的高科技公司,全球員工總數逾4萬2千人,在荷蘭境內約2萬3千多人,由於各國積極興建晶圓廠,艾司摩爾訂單大爆發,預估未來10年在荷蘭境內所需人才將倍增。
艾司摩爾如何一躍成為荷蘭皇冠上的珠寶?荷蘭企業創新總署代理署長歐米爾(Tjerk Opmeer)接受《風傳媒》訪談時分析,「艾司摩爾非常有企圖心,這家公司有優秀員工,員工可以挑戰主管,如果員工認為主管講錯了,可以講出來。其次,艾司摩爾有龐大供應鏈,和供應商之間有緊密關係,相互挑戰。這種龐大供應鏈,既低調又相互挑戰的精神,是艾司摩爾成功的關鍵。」
荷蘭的文化扁平,不重視科層體制。歐米爾說,「我們的文化比較扁平,老闆並非永遠是對的。這就是創新的泉源。」「如果你允許企業員工敢於相互挑戰,這家企業會往進步的方向前進。」
汎得鳴:要保持出口競爭力 荷蘭一定要創新
「我們是個小國,隨時都為下一步著想,未來產業在哪裡?」荷蘭投資局總局長汎得鳴(Hilde van der Meer)在海牙總部接受《風傳媒》訪談時表示,「荷蘭的資源非常有限,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我們隨時都在想下一步,不論從環境、健康或數位轉型的角度來看,荷蘭有強大企圖心,希望扮演先驅者。」
依據國際貿易組織(WTO)統計,荷蘭為全球第4大貿易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汎得鳴表示,「荷蘭相當依賴對外貿易,如果要持續保持出口競爭力,我們一定要創新,否則,別人不會買你的產品。」
對某些國家而言,要刺激出口,普遍作法是把價格壓低,賣出廉價商品。不過,汎得鳴強調,「荷蘭的生產成本不低,永遠要為下一步著想,一定要創新。」
面對洪水威脅 荷蘭創「圩田模式」合作找解方
數百年來一直與大海爭地,面對洪水的威脅,荷蘭人建立一套特殊的「圩田模式」(polder model),習慣把所有利害關係人找來一起開會,包括中央、地方治水單位、企業界、專家學者等,共同找出解決方案。「圩田模式」是荷蘭人做事的方式,大家站在平等地位共同討論,找出解方。這樣的民主運作模式也應用在各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