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巨龍的神話!杜正勝院士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2024-06-17 12:31

? 人氣

杜正勝院士在著作《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中,以「中國的範圍到哪裡?」、「中國人是哪些人?」為問題意識,分析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圖|研之有物)

杜正勝院士在著作《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中,以「中國的範圍到哪裡?」、「中國人是哪些人?」為問題意識,分析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圖|研之有物)

2022 年底,中央研究院杜正勝院士在《古今論衡》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話題論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文章鑑古知今,既翻轉了中國的疆域版圖觀念,也指出周代開始的「內諸夏而外夷狄」架構,如何影響歷代政權的統治觀。歷經一年的整理著述,杜院士於 2023 年底將此研究正式成書,並在新年時節接受研之有物團隊的專訪,分享新作重點與研究心法,以宏觀視野帶領眾人看見中國自古以來的統治核心思維。

時令來到甲辰龍年,考考大家,「龍年」的英文是什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Year of the Dragon」應該是最普遍的答案,也是中外媒體的慣用寫法。然而,2024 年中國官媒開始把龍年翻譯成「Loong Year」,這種去英文化的趨勢,反映中國官方試圖掌握話語權的企圖心。

憑藉各種經過設計的宣傳語彙,中國官方不僅積極影響國際對於中國文化與政策的理解,更藉此塑造國內的民族認同。這樣的作法其實不是現代中國政府始創的專利,攤開中國漫長的歷史,比比皆是。

例如用「炎黃子孫」、「華夏民族」這些傳說色彩濃厚的概念,來凝聚民族血緣的身分認同,都是以「歷史」作為基底,進行帶有政治意圖的論述。

想要解構這些宣傳語彙、了解中國的統治核心思維?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杜正勝院士在《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一書中,提出引人入勝的觀點,回答兩個最關鍵的問題:

中國的範圍到哪裡?中國人是哪些人?

當我們把研究尺度拉高到上萬年的宏觀視野,對各式史料進行細緻的爬梳,就會發現這兩個問題可以破解許多過往的認知迷思。

中國的範圍到哪裡?先來認識最初的「中國」

「中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西周開國之初的青銅器〈何尊〉,上頭的銘文寫到:「宅茲中或(國)」,但此處的「中國」尚不具備國家疆域的意涵。 圖|研之有物(來源|Wikipedia)
「中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西周開國之初的青銅器〈何尊〉,上頭的銘文寫到:「宅茲中或(國)」,但此處的「中國」尚不具備國家疆域的意涵。
圖|研之有物(來源|Wikipedia

中國的範圍究竟到哪裡?杜正勝院士首先指出:「我們不能看到『中國』二字,就把當代對於中國的理解,投射到數千年前。」

根據目前所知,「中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西周開國之初的青銅器〈何尊〉,上頭的銘文寫到:「宅茲中或(國)」,但此處的「中國」是指新都洛邑,尚不具備國家疆域的意涵。

直到周公東征,周王室開始建立政治秩序和統治文化,才逐漸在城邦聯盟之間凝聚出屬於「華夏集團」的國族意識。

最早的華夏集團指的是奉周王為首、遵循周禮的諸侯國,多為周王的血親或姻戚,他們統治的區域(以現今河南省為中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在進入戰國時期後,逐漸改稱「中國」。除此之外的城邦部族,皆被華夏集團視為蠻夷戎狄,簡稱「四夷」或「四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