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林青霞在清大畢業典禮的爭議—欠缺時代精神

2024-06-22 05:40

? 人氣

而張國榮呢,身為男性亦帶有一種陰柔氣息。張國榮接受前女友毛筠君的訪問,被問及為何愛上自己的男友。他非常坦白,直接指出對方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是「愛屋及烏」的人。張國榮於1997年的演唱會裡,直接以〈月亮代表我的心〉在觀眾前向伴侶唐鶴德表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首歌要送給我生命裡佔有非常重要位置的朋友,他在我最失意的時候,經濟最差的時候,借我好幾個月的薪金,讓我度過難關,你們當然知道我在說誰,他是我的好朋友唐先生。」

張國榮逝世17週年(圖/取自網路)
圖為張國榮。(圖/取自網路)

男明星為了不失去自己的粉絲,不影響自身的事業,有隱藏伴侶多年的劉德華,但張國榮跟梅艷芳一樣,都是「性情中人」,勇於成為自己。在記者跟拍他與唐鶴德走在街道上時,張國榮知道記者偷拍,直接灑脫的牽起唐鶴德的手,左邊的唐鶴德則是回頭望向記者。正是無懼於社會的壓力,敢於挑戰社會的「禁忌」,梅艷芳與張國榮反而能成就自身,成為了香港無法取代的「巨星」,以及香港人無法忘懷的「人物」。

張國榮於2000年的演唱會,以一身長髮,長裙的造型出現,被香港媒體批評,張國榮不可能沒想象到有人反對,但還是勇敢挑戰觀眾與社會的底線,舞台表演同時是社會政治的參與。女性主義的一句「個人即政治」,在梅艷芳與張重國榮身上都可以看到。梅艷芳出道時,即被媒體攻擊是歌女,有「紋身」,是「道友婆」(吸毒女性),但還是願意嘗試不同形象。劉培基曾經解釋,當時的表演者,只有羅文可以有時接受一些突出的形象,但其他人都傾向保守,剛好年青的梅艷芳交到他手上,而梅艷芳亦接受他的設計,所以互相成就了彼此。在張國榮的喪禮裡,伴侶唐鶴德作為「未亡人」身份主持,他的悲痛在香港媒體的鎂光燈下暴露無遺,香港人沒有驚訝,因為張國榮沒有隱藏和唐鶴德的關係。而唐鶴德每年在社交媒體懷念張國榮,公開二人的生活合照,都引起香港人無限追悼,明白愛情不分男女,都可以「一往而深情」。

2003年是我們作為香港人悲痛的一年,香港除了因為沙士而陷入低谷,還失去了張國榮和梅艷芳。從2003年到現在,已超過20年,張國榮和梅艷芳為何成為香港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他們二人自覺地與「香港」的社會命運扣緊,他們不僅在「演出」展示性別流動的氣質,亦從社會政治的實踐,震動了香港人,所以香港人難以忘懷。回到林青霞本人,她演出的「東方不敗」等造型,當然是經典,但為何提到林青霞,大家只會想到她的「美」?為何林青霞在演出的性別流動的氣質不能震動以後的人?因為林青霞在社會政治上少了足跡,不管在香港,還是台灣。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難以磨滅的身影,是跟整個社會時代有所「共感」的人,是能夠震動其他生命的人。

在70、80年代的香港、台灣,那時,有多少個演員、歌手有大學學歷?貧困的時代,大家本來只想找出「活路」,但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讀了多少書就決定。像劉培基成為香港第一個形象設計師,享譽國際,他回憶11歲被母親拋棄,被告知「以後不可以再叫我媽媽」,他痛苦,但自言,沒有父母,便自己教育自己。這是那一代香港人的精神。梅艷芳的「百變」,亦代表作為社會基層的「歌女」,一直努力追求突破、冒險,同時一直自我教育,在追求歌舞演藝能力同時,亦自覺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震動了八十年代的香港,亦震動了以後的香港人。「香港女兒」的追封,不僅是因為她在舞台上的風采,而是她作為一個「人」如何在「人與他者」的世界舞台上的展演出「芳華絕代」,把自身的痛苦轉化為對他人的大愛,而梅艷芳為他人所做的事,被演藝圈的朋友記得,被她的歌迷記得,被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記得。

如果要代表香港80、90年代的電影、娛樂事業,在生的,我們想到的是誰?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