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理想難敵現實私利,敗退中的綠色政治

2024-06-19 06:20

? 人氣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使歐盟向右轉,綠色政治退潮。(資料照片,美聯社)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使歐盟向右轉,綠色政治退潮。(資料照片,美聯社)

雖然近期歐美相繼對中國電動車課重稅、歐盟選舉「右轉」等,都有其政治與地緣政治上的解讀與詮釋,但同時也可以有經濟、產業上的解讀,概括而言就是:全球綠色政治敗退中,而這對某些企業或許是好事,但對地球卻肯定不是好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洲議會改選結果可能讓「綠色政治」退縮

從6月6日到9日是歐洲議會5年一度的改選大選,較吸睛或是新聞標題重點多放在「極右派勢力抬頭」上。雖然中右、中左的政黨仍是主流,整體歐洲議會的結構並未呈「翻盤」之勢,但極右和右翼民粹黨派確實有斬獲,在法、德等國高奏凱歌、打敗執政黨,縱然未改變整個歐洲議會的結構,但已經被視為「右轉」。這個「右轉」的影響,不僅會在對移民政策寬緊等政治面,及對中國與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面上顯現,更會顯現在綠色政策的退縮上。

過去5年的歐盟領導班子,或許堪稱有史以來「最綠」的一群;以領導人而言,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高舉綠色與氣候議題上任、推出《歐洲綠色政綱》等綠色政策,以讓歐洲成為全球的綠色政策領跑者為目標,「成為綠色的知識、技術和最好的實踐的輸出者」,更要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大陸…..。與此同時,歐洲議會結構中,綠黨在2019選舉中也過關斬將、躋身第3大黨。

只是這5年的「綠色經驗」有點坎坷、有點疲累,原本就會因綠色政治而付出代價─例如企業就怨聲載道、努力「漂綠」、民眾承受的「綠色通膨」壓力,更不幸的是碰上俄烏戰爭,讓能源、糧食價格飆漲,民眾承受更嚴重的物價上漲、經濟停滯的惡果;5年前被吹捧、民眾都願意埋單的綠色政治,今日潮退反成政治毒藥。

綠色政治成政治毒藥,綠黨得票與席次大減

反應在選舉結果上就是:綠黨在各國都節節敗退、得票和席位大幅下滑,從72席跌到52席,綠黨要民眾為環境而「自我犧牲」,在經濟衰、物價漲情況下,顯然不受歡迎,顧生計才是民眾的王道。

如果回頭看過去2年多,綠色政治其實早已有退潮跡象,最具體者當屬俄烏戰爭爆發讓天然氣後,原本為了減碳視煤如寇仇的歐洲國家,紛紛重啟煤電廠,顯然政治、選票還是高於一切。馮德萊恩今年競選時,已從過去絕對的綠色政治主義,悄然「位移」到與民眾生計、經濟有關的產業政策上。

而原本以全球減碳領導國家自居、先於其它國要在2030年就全面禁油車的英國,去年9月宣布禁油政策推遲到2035年,首相蘇納克宣布此政策時,倒也很不客氣的批評前人的減碳計劃「只是為了搶頭條、成本太高」、「給民眾帶來了無法接受的成本」。去年歐盟通過2035年禁油車,但德、義力爭下還是開了後門:使用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車仍可繼續銷售。這些都直接顯現從綠色政治的倒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