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有斬獲,妥妥地堪稱是「向右轉」。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奧運前直接宣布:解散法國議會,並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兩輪投票。法國與我國的憲政體制同是介於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的「雙首長制」,不僅如此,馬克宏和總統賴清德兩位政治領袖的賭徒性格,也有驚人的高度相似性。
豪賭之一:要做不做美國附庸?
首先,馬克宏與賴清德,同時具有少數總統的獨斷性。理論上,歐洲議會選舉對法國國內政治沒有直接影響,只有四成支持度的馬克宏,卻寧可冒著內閣被極右派奪走的風險,也要冒險押注,逆勢操作一場反高潮大戲。馬克宏向來自認是承襲戴高樂精神的政治菁英,他挑戰既有的傳統政黨,近年來他主張歐洲復興和「戰略自主」,憂心歐洲安全備受俄羅斯威脅,疾呼建立更強大的歐洲國防,力主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
同具獨斷性格的賴清德,這位民調跌破五成的少數總統,則是堅持執行務實的台獨工作,砲口向內、尋求民主內戰的「鬥雞總統」。他刻意提及、暗批前總統馬英九,指其「首戰即終戰」的提法是投降主義。賴清德所說的「民主、台灣」,其實是變形的族群意識和國族認同,也是一種區辨「我群/他群」的語言工具。賴清德發聲力挺青鳥行動的群眾,也正是典型的「部落主義」。賴清德政府的國安戰略,即寄望以美國為首的盟友,能作為台灣安全後盾,這不啻也是一場國家安全的「政治豪賭」。
豪賭之二:設法掙脫議會掣肘
其次,馬克宏、賴清德兩人皆面臨政治僵局,政策進入國會後寸步難行。馬克宏所領導的復興黨在國會席次僅占四成多,2023年高度重視的移民法草案,剛提交國民議會就被反對黨派提出的動議中止審議,草案形同夭折。同年,馬克宏政府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因考慮到國民議會中反對聲音較大,政府動用憲法相關條款授權,繞過國民議會投票,強行通過改革方案,但引起舉國大爭議,執政黨的形象也嚴重受損。
而今,馬克宏訴諸解散國會,也就是要喚起法國人對極右派成為執政黨的焦慮感。一旦國會席次再輸,他將不得不交出行政權,淪為自1958年第五共和以來的第四次「左右共治」(cohabitation)——提名國民聯盟的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這位可能成為最年輕(年僅28歲)的極右翼新總理。馬克宏採此險招,一方面是要重挫極右翼對手勒潘(Marine Le Pen)的氣焰,不要在2027年大選前以「候任總統」的嘴臉對他指手畫腳;另一方面則是想奪取議會的主導權,不願再如現在一般受議會掣肘。於是他寧可冒著提前跛腳的風險,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