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這幾個月來,似乎進入「夢遊」狀態,一步步走向對撞。無論是「真的醒不來」還是「執意裝睡」,臺北和北京的決策者好像也都無所謂。
在陸委會接待外賓時,總是被問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其中的一種講法是:兩岸關係是一個「說不清楚」的關係,更是一個「不可以說清楚」的關係。因為只有「創造性模糊」才可能有交流協商談判的彈性空間。模糊不是膽怯、擺爛,更不是妥協、投降,而是戰略文化中,維繫和平、以時間爭取機遇的祖傳祕方。
冷戰結束,歷史卻沒有終結;蘇聯解體,中共還是沒有被「和平演變」;美國40年欲使中共遵循西方規範與秩序的戰略企圖也失效。美中實力消長之快速演變,集體焦慮讓「戰略定力」很難把持,現在許多華府決策者感覺歷史的巨輪轉速過慢,強權加速「攤牌」有其必要性。
臺海兩岸決策者現今的大挑戰,其實就是「事實(de facto)」與「法理(de jure)」的戰略路徑選擇。尤其可悲的是在強權爭霸下,被逼得從「de facto」滑向「de jure」而沾沾自喜。
因創造性模糊,兩岸交流可以使大陸持續尋求融合發展,為「事實統一(de facto unification)」創造條件;鞏固民主可以讓臺灣繼續保有每4年進行1次總統選舉的「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丟掉模糊,走向清晰,臺北和北京就都同步失去了兩岸關係的運作彈性。
賴政府把「兩岸」偏要講成「兩國」互不隸屬的表態,諭示「法理獨立(de jure independence)」,還講了好幾遍,很牛!北京選擇無預警發佈《關於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硬說我的法可以管得到你,滑向「法理統一(de jure unification)」,也很牛!
臺北和北京都別忘了,美國比誰都牛!如果11月5日川普選贏了,未來4年美國將會比現在的拜登政府更牛!
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創造性模糊,是兩岸得以階段性相安無事的根本,是爭取時空彈性,打開戰略主動,讓歷史巨輪依照天體自然規律運行的軌跡與速度。
臺北將《中華民國憲法》界定「固有疆域」的主權,縮小到「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實際臺澎金馬管轄權範圍;北京將管轄權延伸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界定的主權範疇,兩岸都將失去戰略迴旋空間。
「你們把陸委會搬進外交部,我們就把國台辦送去中央軍委」,20年前的大陸朋友如此說。真的很幽默,卻一點也不好笑。
請諸君思量:自從八二三砲戰,臺海66年沒有興師駁火,兩岸軍隊都是「久訓未戰」的業餘組,不是職業隊,兩岸人民都想過得比昨天更好的生活。這才是真相。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