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債務會壓垮美國霸權嗎?歷史教訓顯示:華府不該高枕無憂

2024-07-03 11:04

? 人氣

(由DALL·E3提供)

(由DALL·E3提供)

美國正在向一片未知的聯邦債務海洋茫然前行,公眾彷彿對觸目驚心的數字不以為意,政府似乎也無力扭轉局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總統競選中,兩黨在債務問題上並沒有多大的黨派分歧或高下之分。美國債務總額在川普和拜登任期內的成長規模相當,均為7兆美元左右。而美國公眾對兩人任期內債務的增加基本是報以無所謂的態度。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然而,歷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警告我們累累負債會帶來嚴重後果。放眼全球,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放任債務不斷累積的國家和王朝或早或遲都遭遇了不幸的結局。

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提出了他所說的「個人總結的歷史法則」:「任何一個大國,如果償債支出(支付國債利息)超過了國防支出,它的強盛就不會持續太久。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這樣,法國舊制度時期(譯者注:指15世紀到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一段時期)是這樣,鄂圖曼帝國是這樣,大英帝國也是這樣,從今年開始,美國就要接受這一法則的考驗了。」的確如此。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計,在利率上升等因素的推動下,聯邦政府本財政年度將花費8,920億美元,為總計28兆美元的國債支付利息——這意味著利息支出現在已經超過國防支出,快要趕上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支出了。

美國國家債務正以令人警覺的速度成長。就在不算太遙遠的過去(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聯邦政府的預算實際上還處於盈餘狀態,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6月中旬預計,今年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將達到1.9兆美元左右。

就在十幾年前,政府債務總額還僅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今年,政府債務總額將與國內生產總值基本持平(如果以某些指標來衡量,將更多政府賬戶計算在內,比例還會更高)。到2028年,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06%,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籌措戰爭經費大舉支出而創下的紀錄水平相當。如果不改變稅收和支出政策,到2034年,債務規模預計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2%,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這種赤字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而且有可能是隱性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在未來三十年裡,債務的重壓將使收入成長收窄12%,因為償債會擠占其他投資。

這條路徑或其後果並非無可避免。去年,拜登政府將備受詬病的《財政責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轉化為法律,如果沒有這項法律所規定的支出限制和政策調整,今年的赤字實際上會更高。從更廣的範圍來看,過去經常發出的關於債務增加會引發危機的警告被證明毫無依據。甚至有一種經濟理論(現代貨幣理論)認為,根本無須擔心債務的後果,因為控制本國貨幣的國家總能創造出更多貨幣,因此永遠不會破產或被迫違約。

不過,如果回顧歷史,我們便會發現不可能高枕無憂。「即使一個國家發行最重要的儲備貨幣,即使一個國家是地緣政治主導力量,也不可能據此擺脫困境,」布希研究所—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經濟成長倡議(Bush Institute-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Economic Growth Initiative)主任庫倫·克拉克(J.H. Cullum Clark)說。「這些國家確實會失去這種地位。」

克拉克曾撰文論述與債務和國際影響力有關的歷史教訓,他指出,羅馬帝國是早期的警示案例。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的領導者在建立起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後,開始為帝國的行政機構和軍隊大舉支出。為了負擔由此產生的債務,國王們讓貨幣貶值,從而導致了高通膨。這削弱了羅馬帝國的穩定性和防禦力,導致其在五世紀滅亡。

西班牙在新大陸站穩腳跟後,開始向國外大量借貸並徵收重稅,為其軍事冒險和跨越全球的帝國擴張提供資金,最終喪失了歐洲最強大國家的地位。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在《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一書中審視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他們指出,西班牙「僅在19世紀就違約七次,而在先前三個世紀中僅違約了六次」。

法國也走過差不多同樣的道路,並頻繁發生債務違約。最終,凡爾賽宮無度的借貸和揮霍導致王室深陷泥潭,削弱了工業生產能力,造成財政危機,並最終導致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

中國的清朝經歷了類似的周期,並遭遇了相似的命運。中國在清朝時期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但到了19世紀,支出和外債導致基礎設施投資不足,使持續發展受阻,由此造成了破壞性後果。

英國的例子也許最有說服力。在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是世界上疆域最遼闊的帝國,但隨後戰爭支出,包括鎮壓美國革命的支出產生了巨額債務。英國的實力後來有所恢復,但到了20世紀,英國便無力再負擔維持帝國治安所需的陸軍和海軍,也無法再為快速成長的社會服務項目提供資金。債務開始擠占其他投資,經濟的疲軟削弱了英鎊。英鎊不再是世界最重要的儲備貨幣,大英帝國很快開始衰落。

克拉克說,在當前環境下,引發債務危機的事件可能是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或國際金融機構拒絕繼續貸款。美國還沒有到那種地步。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最近接受CNBC採訪時說,如果債務能夠「穩定」在目前的水準,「我們就處於合理的位置」。但她還警告說,川普時代的減稅政策定於明年到期,如果延長該政策,將推高債務在美國經濟中所佔比重。

好消息是,有一些國家擺脫了債務泥潭,穩定了自己的財政狀況,並穩住了在世界上的地位。英國在摔跟頭之前掌握了控制債務的技巧,而加拿大、丹麥、瑞典和芬蘭都走出了最近了債務危機,使財政狀況恢復了健康。

其實,美國在不久前也做到過這一點。在20世紀80年代,債務的迅速增加引起了嚴重關切。期間,耶魯大學(Yale)的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出版了討論歷史上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之間關係的經典著作《霸權興衰史》(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按時間順序記述了過度擴張的大國所面臨的命運。他指出,自18世紀80年代的法國以後,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在和平時期像當時的美國那樣迅速地累積債務。

但美國的政治體制對此作出了反應,政策的改變使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短暫的盈餘期,兩黨隨後達成的協議也幫助抑制了赤字。不過,歷史學家甘迺迪的警告在今天正成為現實,他說,到21世紀,「國債和利息支付產生的複合效應…….將造成數額空前的資金被導入這一方向」。

到目前為止,甘迺迪所警告的某些美國國力衰退狀況似乎並沒有發生。現在,他在一次採訪中告訴我,他一直在「向我的經濟學家朋友請教這個難解之謎……為什麼非常非常大、從某些方面看過度擴張的大國能夠不斷發行越來越多以本幣計價的債券,而不會受到懲罰」。他補充說,如果亞洲國家,尤其是目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中國「出於某種原因與美國發生政治衝突,而決定拋售大量美國國債」,這種懲罰仍有可能在某一天到來,從而引發一場財政和經濟危機。

目前,債務水準上升的原因是利息支出增加,加上現行稅法沒有提供足夠的收入來覆蓋社會安全福利和聯邦醫療保險。兩黨不願直面這些因素,它們都不想去動這些福利方案,共和黨尋求減稅,民主黨則承諾不對年收入低於40萬美元的家庭增稅。兩黨討論債務問題主要是為了借題發揮,去做他們無論如何都想做的事情——例如,一些共和黨人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一些民主黨人要向企業和富人增稅。

這種情況的最終影響是淡化了對赤字和債務問題本身的討論。要克服債務問題,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紀律性,還需要兩黨拿出決心,這種紀律和決心雖然過去有時會有,但在今天的華盛頓卻極度缺乏。

(本文作者Gerald F. Seib曾是《華爾街日報》華盛頓分社執行編輯,Capital Journal專欄作家,現為堪薩斯大學羅伯特·多爾政治學研究所(Robert J. Dole Institute of Politics)訪問學者。)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