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葛來儀用上帝視角「閒話」兩岸問題,說得好像賴清德的兩國論與美國無關,但北京的解讀正好相反,賴的「獨言獨語」正來自美國的默許,甚至鼓勵。
說賴清德只是嘴砲,葛來儀無異於暗示,華盛頓就是藉由代理人的嘴砲來推進,或維護美國戰略利益,無意與中方真槍實彈地肉搏。而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菲律賓的小馬可仕身上,在仁愛礁事件上,小馬嘴砲有餘,一旦逼近攤牌,美國立刻閃到遠處,並與代理人切割。
簡單說,拜登政府虛張聲勢的「拒止威懾」手段 —— 意在讓對手認為戰爭成本太高而達到止戰目的 —— 效果並不明顯。或者正確地說,這樣戰術逼出的是北京加碼「灰色地帶作戰」,從而使得美國對華戰略只剩兩條路,即「更軟」或「更硬」,不如此無法應對「不好發作」的灰色戰術。
華盛頓的困境是,在台灣問題上更軟與更硬的手段,都將是美國總統的政治災難,因此只能拋開傳統包袱,尋求創新途徑,否則進退兩難。
相對地,台灣問題「去模糊化」,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會選擇「戰略清晰」,但必定意味著北京會積極準備好各種程度的攤牌,以免失去主動權。
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若川普重返白宮,葛來儀這種機關算盡,千迴百轉的策略路線,還有價值嗎?
川普特色之一:化繁為簡。
雖「交易的藝術」免不了機關算盡,但川普於拜登不同之處在於,前者不受「維持現狀」思維束縛,因此反而沒有包袱,能直接了當用交易解決問題。川普的算盤,集中於計算「交易獲利率」,而不是根本辦不到的「守住第一島鏈成功率」,或「台灣烏克蘭化獲益率」。
這便使得葛來儀所堅持的傳統模糊路線,沒什麼參考價值。換言之,葛來儀就是過氣了,台灣問題已發生質變,保守思維只會增加美國的挫敗紀錄。國台辦已講得很清楚,兩岸關係為什麼要回到過去?向前走吧。而葛來儀,還在原地踏步。
這意味著,吃台獨飯的日子不多了,而未來讓葛來儀斷糧的,不是別人,正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